营销人员不道德行为引起的原因很多,但大体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营销人员自身素质问题、企业管理的问题和消费者问题。
(一)营销人员自身素质问题
1.思想道德品质不高,不能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在营销过程中,损人利己,通过各种不合理、不正当手段牟取私利。
2.业务能力不强,营销工作要求营销人员既要有—定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丰富的社会、经济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营销人员既专又全,然而现阶段,不少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太低,在营销的过程中,出现重大偏差。
3.从业态度不端正,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各营销人员长期驻外,对公司的归属感凝聚力普遍弱化,加之山高皇帝远,在遭遇利益诱惑时,轻易就打破了心理的防线。在做市场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贿赂,从而走上违背公司和顾客利益的道路。
(二)企业管理问题
公司管理不善是营销人员不道德行为的又一个原因。
1.管理制度不健全,运作流程不明确,特别是监控体系的缺乏。
这些会令营销人员感到有机可乘,尤其是对于一个成立时间短,业务发展快,短期内摊子就铺得很大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最易产生营销人员道德失范现象。最有名的“三株口服液”倒闭案例,我们看到深层次原因是营销人员携款而逃并未引起高层主管的重视,而是放任自流,最后导致企业重大漏洞并破产。
2.利益分配不合理,会抑制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
这些问题的表现如,工资补贴偏低,业务提成久拖不发,销售指标脱离实际难以完成,晋升制度混乱等等,都会导致销售人员人心涣散,人浮于事,特别是利益的分配问题要格外注意。
3.奖惩体系不完善,企业领导不重视与营销人员的沟通。
营销人员对企业缺乏忠诚度。有些员工最初确实心无杂念,一心只想凭借努力工作换取合理回报,但是,当看到其他营销人员在获得灰色收入时却仍能做的很好时,心中难免会发生天平的倾斜,最后很有可能就同流合污了。上例说的“三株”事件,不能不说是企业的一个警钟。
(三)消费者问题
当今社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企业不良营销行为有机可乘。主要表现在:
1.受自身知识及文化素质的影响,缺乏必要的商品知识、技术知识及营销方面的知识,对企业不良营销行为缺乏鉴别力,有些消费者还和营销人员达成协议,损害公司的利益。
2.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不强,对企业的违法犯罪活动,抱着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这种处理方式,会滋生企业和营销人员的腐败和堕落,让我们的长久利益受损。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让任何人有机可乘。
3.缺乏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法律观念淡薄,对损害自身利益的营销行为,既不投诉,又不诉诸舆论,更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利益。
从上面我们已经看到营销人员的不道德行为主要原因表现在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我们要如何建设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呢?
(一) 加强营销职业文化建设
建设营销职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有学校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国家有国家文化,营销职业里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他有助于增强营销职业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更有助于营销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营销人员的自身文化修养和法律意识才是最根本的。
(二)加强市场法规建设,规范企业的营销行为
法律法规不仅为治理企业的营销失德行为提供依据,而且使企业有了参照的底线。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认真执法比完善法律更重要。曾有报道披露,美国亨联公司在北京、大连、成都等地方发现大量假冒亨氏商标和外包装的食品,亨联公司耗资近6万元,才在广东汕头郊区的一个小作坊里查到了制假的源头。但最后的判决结果是对制假者仅仅罚款200元。政府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处罚违法行为,公开公正的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对其他经营者起到警示作用。再者,政府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与监督。
(三)注重企业自身营销道德建设
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是道德高尚的楷模。它们不但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而且能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道德体系,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达,以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因此,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企业可以针对营销人员的道德问题制定相关的营销道德准则,并把道德准则放在优先位置,建立一套广泛而固定的与广告标准、定价标准、产品开发、对顾客的服务等有关的道德标准。
(三) 开展营销道德教育
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激励机制。坚持开展营销道德教育,如培训、竞赛、座谈会、专家报告会等,针对现实的道德难题,给出多种选择方案,让营销人员讨论,再给予明确的答复,使员工明确道德上的判断并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激励机制。激励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使这些思想和行为得到强化和推广。凡是违背营销人员职业道德的应受到制约、惩罚,而对遵守营销人员职业道德的模范个人、模范单位、模范行业,应予以奖励,赏罚分明。对成绩突出者予以一定的荣誉,一定的物质奖励,形成一种导向力量,养成营销人员的自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