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讲堂
从表中可以看出:
*创造力是在创造意识(创造能动性目标)支配下以创造热情为支撑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创造性劳动的特质就是创新求异,就是通过存疑,另辟蹊径,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创造力、创意、创造才能(特殊才能)是一个层面上不同角度的三个概念。“创造力是就力而言,讲大小;创意是就“意”而言,指行动的蓝图;特殊才能指不同于一般的才能。它们取决于一般智力、创造意识、创造环境、特异思维和创造热情等创造性因素的绝对值,并受其制约。
具备了创造力、创意、创造才能,要走向成功,还必须继续依靠创造热情和创造性劳动把行动进行到底。可见,创造性热情和创造性劳动伴随创造过程的始终,而且与诸创造性因素的量成正比。
创造成才规律展示了人在具有足够的一般智力、创造热情的前提下,主观能动地通过特异智力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也叫创造实践过程,是启发引导走向成功的重要过程。
对于创造成才,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创造和发明,是改变文明进程的巨大动力,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又加快了人类的创造和发明。创造是件很难的事。这种艰难不仅来自创造本身,而且来自人们对旧事物的适应和对新事物的排斥。希望在某一领域有所创造的人,对其它领域的事情也有必要关心。这样有助于打开思路。创造有复杂和简单两种。复杂的创造基本上是属于专家的事,而简单的创造,只要有心人便可为”(《汪国真诗文集选》第441页)。许多科学家的创造历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维尔纳。梅森堡是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理论物理学,特别是光谱学方面,创立了量子力学的矩阵力学,提出“测不准原理”,为现代微观世界理论——量子力学的建立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在22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3岁与荷兰物理学家克拉库斯进一步发展了色散理论,24岁,他抛开传统的原子模型,独树一帜地提出一种新方法:用科学中的矩阵,将发射光谱学的频率、强度和极化加以联系,从而找出了解释微观物理基本过程的最主要表达方式。当年,也就是1925年的7月29日,他写成〈〈论解释运动学和力学相互关系的量子理论〉〉。这一天,被定为“量子力学诞生日”。维尔纳。梅森堡的成功主要表现在抛开传统,独树一帜提出新方法上。这是创造成才的一个典型。
和爱因斯坦、梅森堡等一样闻名的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欧文。薛定谔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是独立地创造了波动力学理论。1925年,38岁的薛定谔在解决相对论方面的论述中未获成功,转而研究非相对论的电子。他在德布罗意的物理波观念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波动力学理论,提出了量子力学中有名的波动方程,即薛定谔方程,确定了波函数的变化规律。这是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薛定谔波动方程在微观物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之后,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保罗。A。M。狄拉克把非相对论的薛定谔方程推广到相对论的情况下作了进一步研究。他利用时空对称的四维空间,于1928年建立了电子理论上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这使得相对论的“自旋”理论成为可能,并且揭示了相对论思想和自旋观念之间的一种微妙的、相当隐蔽的联系。并预言了一个新的基本粒子——正电子的存在。
这是一个典型的站在巨人肩上取得创造性成就的例子,是创造成才的又一种情况。
创造成才的事例不胜枚举,只要留心,俯拾即是。天文学家弟谷善于观察,在还没有望远镜的时代,他用了30年时间,凭着肉眼十分准确地记录了750颗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天文观测资料,可称得上杰出成就。他具有观察和积累材料的特殊才能,但他缺乏理论思维的特殊才能。开普勒是弟谷的助手,正好善于理论分析,他利用弟谷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色地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这是一个创造性——特殊才能互补的例子,说明了具有特殊才能的人通过互补可以取得更大的创造性成就,这也体现了合作成才的规律。
特殊才能有着不同的类别,美国心理学家芮斯将特殊才能分为七类:第一类为学业才能,由普通智力可以预测,进而可以由学业成绩推定;第二类为创造才能,不受普通智力高低的限制,而以有创造性的作业为准;第三类为心理才能,指在学术、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有影响别人的力量;第四类为表现才能,指艺术表现,如演唱、演奏、戏剧、舞蹈表演之类;第五类为运动才能,以在运动项目中有特殊表现为准;第六类为操作才能,以动作为主,例如手工、雕塑之类;第七类为机械技术才能,包括技艺、计算和科学技术,尤以机械技术为主。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特殊才能又有新的类别,比如信息传播类、公关社交类等等。根据上述分类,可以看出,一个人完全能够具有多种特殊才能,并能在一、两类中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