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讲堂
(2)才到“中庸”方见真
禀赋不同,才有偏至;性情百种,各存优劣。兼才缺而偏才众,有才少而无才多。人才情况,自古如此。但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所需人才,要求甚苛,所以,现代教育任重道远 ,现代人急需学习深造,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而根据自身禀赋,选择所学,扬长避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辨经》卷二对各种禀赋的优劣作了较为科学地阐述,并指出:偏至之才应以中庸为指归,否则,轻则不能成事,重则身败名裂。
先看有关“中庸”的论述: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归酲,质而不缦,文而不绩。能威能怀,能辨能纳,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意思是说:中庸的品德,它的实质是不可名状的,象含盐的水咸却不苦不涩,但却不索然无味;象丝织品,质地朴素并非没有文饰,色彩斐然却不华丽。具有中庸品德的人,望之俨然,接触时感到很温和,即会雄辩又会缄默,变化无穷,却以通达为原则。文章第一段首先讲明了具有中庸品德的人才的特点,这种人才最大的特点是温和、通达,为人处世,处理事情,甚至钻研学问都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不慍不火,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修养极高,洞明世事,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并能够自如地把握自我,因此能够客观地、辩证地、恰当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并且游刃有余。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我们所说的,也曾是马克思说过的“真正意义上的人”,即有了高度思想觉悟和高尚品德的人。
文章第二段指出,过于高亢进取,就超过了中庸之德;过于拘谨保守,就达不到中庸之德,说的是过犹不及的情况。所以,“严肃正直刚强坚毅的人,其才能在于矫正邪曲,不足在于强烈攻击对方;柔和安详宽厚的人,其长处在于能够容忍,其不足在于缺少决断;勇武强悍劲健的人,在胆力刚烈方面有其长处,其不足在于无所忌惮”等等。文章的第三段进一步对各类偏才禀性的不足给予分析,并指出如何克服他的不足,利用他的长处。
这两段精辟的论述,使我们对各类偏才的长处和不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方面可以增加辨别人才的本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对号入座,扬长避短,并且知道做人还应有一个修养的目标,知道中庸之才是人才追求的较高境界。这里对中庸的理解决不可以承袭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的说法,认为中庸就是平庸,就是调和主义,就是否认阶级斗争。
作为传统文化瑰宝,中庸之论同一切传统文化一样,是值得我们以古为今用的态度予以继承和发扬的。因为,这样一种境界,这样一种为人处世、处理问题、追求学问的方法、目标是趋于科学的,是符合社会和人类个体的根本利益的,而且它也是开放的,是可以与时俱进的,和现代的教育方针以及选拔使用人才的要求并不相背。
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人性的弱点和劣根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加强人的修养,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全世界走向真正和平、富裕、民主来说,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强求人才划一即不科学,也不现实,即便是“中庸之才”,也不能千篇一律。提倡中庸之才是相对许多人性格偏狭来说的。由于人类社会人的性格多样化的特点,人的素质提高的旅程无疑是非常艰难的,其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但可以坚信,随着社会发展,随着人才学的进一步研究,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逐步深入,人类走向更加完美的将来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