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性格与品德
一个人成才受生理素质——遗传素质影响,但重要的是受社会实践的影响——存在决定意识,即影响其行为方式,影响人对现实的态度,进而影响人的性格、品行;反过来,人的性格品质又指导人的行为,形成行为积累,久而久之,这种积累就会结出相应之果。
这里,我们要对性格、个性、品行等概念有个基本地了解。性格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指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说,甲优柔寡断,乙十分懦弱,而丙特别刚强等都说的是性格。性格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所以,由于具体生活道路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会有不同的特征。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的个性特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使每个人之间在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各有不同,形成不同的个性,即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点上,而且还表现在同一特点不同的水平上。品行是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受社会道德、生活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性格、个性、品行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 生理遗传因素+社会实践活动=个性(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
* 个性=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选择) (决定人的行为方式的个性特征)
* 由上述两组公式可知,性格包含在个性心理特征中,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一部分。个性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性格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实践活动。
* 品行= 个人道德品质+行为方式
由此可见,品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活动。
* “品”可分为:优良---一般---差劣
“行”可分为:真善美--一般--假恶丑
结果可分为:有益社会或他人 危害社会和他人
相应称谓可分为:人才--- 平常人---反人才
如上所示,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个人品行有密切关系,而一个人的品行又与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受社会道德、生活环境、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的影响,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及个性心理特征。
品行与人才(成才)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在人才研究中引入坐标概念,可以更科学地分析各类人才的情况,揭示成才规律,引导社会成才方向。设“0”点为原点,X为对社会贡献轴,Y为品行轴,Z为人才绩效值,并将X、Y两轴所辖区域设为A、B、C、D四区,则各类人才的情况就可通过数值进行比较了。为表述方便,我们把A区设为人才汇聚区,除O点外,A区各点都可得出正值,表示对社会有贡献,并根据数值大小将人才分为:一般人才(0——60),中量级人才(61——90),重量级人才(91——100),也叫杰出人才(注意:这一分类和毛泽东所说的四、六分不是一个概念)。
由以上图解可得出如下结论:
品行越高,越优良,德才越高,为人民、为社会、为人类作出的贡献越大,则人才绩效值越大,此为人才。同时克服反人才的阻力和各类困难越多;品行越卑鄙,越低劣德才越负高,其人越反动,对人民、对社会对人类的危害越大,则人才绩效值越小,此为反人才,也叫负人才。同时给人才的事业和社会的进步造成的阻力越大。
反人才分布在B、D、C区(称为负区),有时出现更复杂的情况,在此不于细究。凡负区都按绝对值计算,最后在所求数值前加负号。例:设人才M的贡献值即X的值为95,品行评定值Y为90,那么,他的人才绩效值为Z,则Z=X+Y Z= 95+90= 130.9 》90,我们便知人才M为重量级人才。其它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