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志向,伟大的心就会象海洋一样,永远不会封冻;坚定的信念就会鼓满风帆,永远指向前方。这里可以从马克思青年时代写的一首诗里得到有益启迪:
我发现了最崇高的东西,
并领略了其中的奥秘,
因此我将和神一样巨大,
当象神那样披上灰暗的外衣。
在波涛翻滚的思想的海洋上,
我曾长期漂流寻觅。
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语言,
我把它紧紧抓在手里。
但实现志向和理想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所以,还必须有持之以恒,铁棒磨针的精神准备。度过美好的有意义的一生,不仅要立志、要有理想,而且要立大志,树立崇高理想,俗话说,船大漂远洋,小舟难行远,志在山顶就不会在半坡停下。因此,在选择志向、树立理想的时候宜从大处着手,宜从国家、民族、人民的需要出发,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终确定下明晰的目标,制定下切实可行的计划,还要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节。这方面,鲁迅先生的立志过程很有指导意义。
鲁迅先生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国弱民疲。他的最大愿望——他的志向就是为国家强盛,为解除民苦而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所以,他选择了学医,目的是强健人民身体,并准备在战时疗救伤员。可是,当他在日本留学看一部电影,看到中国人被日本人所杀,而观看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时,他的心灵震撼了,他决定弃医从文,目的是以文学唤醒麻木的国民,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他认为,只有民众的觉醒,才是拯救中华民族的良药。他的志向始终是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有了这样的伟大志向,他就象一团燃着的火,让自己的生命升华在剧烈的燃烧中。有的读者可能会这样想,你说的鲁迅是大人物,我们可是很平凡的小人物,难道也需要那样的志向吗?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你是一个士兵,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头雄狮。所以,每个不甘寂寞的人都应该有一定的志向,尤其是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就必须立下崇高的志向。只有崇高的志向,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古今中外,概是如此。当然,志向确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认识志向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也需要一个过程。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和传播事业的发达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其重要性创造出必要条件。因为,“社会需要的不是精神萎靡不振的灰溜溜的人,心灰意懒的人。”社会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但这些人才首先应该是有志向、有理想、爱祖国、爱人类、爱社会、爱和平的优秀分子,是朝气蓬勃的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劳动者。
也有的读者可能会说,我的脑袋不如人家灵,天生不是那块料,所以只好随波逐流。这种想法是自己否定自己,是一种误区。天资不好,有志亦成。这是我在研究人才问题时特别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清朝顾炎武有一首诗,使人很受启发:“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为之,终亦成骐骥。”在现实生活中,天赋一般的人成才的例子是很多的。凡学过物理的人都熟悉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但他小时候并不是神童。他靠的是勤学不辍和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另一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前边也已经介绍,他小时候的情况也很糟糕,但由于有坚定的献身科学精神,他取得了成功。这一类的例子实在很多。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项,但却被称为记忆最坏的人。他幼年时期以健忘闻名,在学校里,不论教师和学生,都抱怨他又蠢又笨,有位医生检查他的脑子,竟武断地预言,他会死于脑病。他在学校里只待了三个月,以后,就完全是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他的成功,可以使很多人建立起成才的信心,可以提高我们追求事业成功的勇气。
好了,象这样的典型,如果留心的话,可以写成一本书,书里的故事肯定会引人入胜。
荀子在《劝学篇》中有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看来,只要抱定成才的志向,并矢志不渝,其它问题是可迎刃而解的。
或许有人说,人家能够成才,是因为人家具备那个条件,咱不行,没那个条件。这个说法也是不可取的,这里不再赘述,后文会谈到有关问题,包括年龄与成才的关系、性格与成才的关系、环境与成才的关系等等。在这里,我们强调两句古语,那就是: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