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用西方人修路的思维来分析系统思维。西方人认为修路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考虑最终要修到哪儿,也就是制定终局。最终修到哪儿,哪儿就是终局。我们把终局称为目标。第二,在修路之前要制定一条路线,然后沿着这条路线修。第三,根据前两点制定前期投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修路第一个要有目标,第二要有方案,第三要有投入,第四要有规则。什么规则?西方的高速公路有个特点,进去的时候要拿卡,出来的时候要找出口,而且还要缴费。上去的时候一定是单行道,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每小时不能低于60公里,不能高于130公里,这就是规则。目标、方案、投入、规则,这些就是修路的系统思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战略思维是先确定目标,然后通过确定目标体系配置资源,所以战略思维的过程就是培养资源的过程。所以有人把企业战略总结成三个阶段:界定生存空间,培养竞争优势,确定综合竞争力。
西方研究战略的方法就是用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系统,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信息,通过分析形成一个模型。西方把分析当成一种工具。分析外部环境就是研究外部系统,分析内部环境就是分析内部系统。系统思维要研究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叫外部环境,内部系统主要包括流程、价值链、产业链。流程要通过管理来提升效率,价值链是经营资源的,产业链是通过战略研究机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在经济学都叫路径,就是做事的步骤、方式。比如我去一个地方,是坐飞机、坐火车还是开车或者自己走着去。
西方管理学通过分工解决了流程化的问题,通过制订战略形成了信息流、技术链、经营链,形成结构,形成绩效,形成一个文化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管理学就是把做事分成几个步骤,分成几个环节。战略就是研究怎样建立这几个环节,怎样从这几个环节里去找机会。所以战略研究产业链就是分析我们的机会是什么,研究价值链主要是分析我们的资源是什么,管理分析我们的效率是什么。“机会、资源、效率”的意思是,要想找机会在产业链层面找,在价值链层面寻找资源。现在在企业中比较流行的商业模式主要就是在价值链和产业链这两个层面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