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7管理专家李江涛立心韬略
战略管理思维一方面要求领导者有前瞻性,通过观察未来,把握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求领导者根据对未来的预测,立足现实,处理好未来和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权衡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形成决策。这种思维方式要求领导者能用战略的思想去思考未来的问题,然后针对影响企业和组织发展的问题,对重大的机遇做出判断。说白了,战略思维就是领导者把握机会的一种思维方式。
一.战略思维的研究现状
战略管理一词,自从20世纪出现以来, 就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学派。对于企业战略思维形成的根源问题,这些学派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但它们提出的核心词汇,如意识、思虑、思维、认知等的意义是相似或相近的。这些词汇反映的都是战略决策者的思维。没有战略决策者的意识、认知和思维,就不会有战略的形成。所以说,战略其实就是在运用战略思维对现实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指导未来如何取得成功的总体思想。从这一点上来看,要想给企业制定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必然要研究企业战略决策者的思维模式。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过奠基、鼎盛、反思三个阶段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竞争、资源和顾客为研究基点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维模式。三种模式相得益彰构成了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内容。
1.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模式
1984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发表文章称,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之后出现了一大批以资源研究为出发点的战略管理学家。
例如,巴尼(J.B.Barney)。巴尼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束的集合,资源具有非完全流动性。只有资源具备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等特征时,才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发表《公司核心能力》一文,提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特殊能力是核心能力,它 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企业只有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不断构建、培育和巩固其核心能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地位。
一般认为,以能力为本的战略思维模式是以资源为本的战略管理思维模式的扩展和动态化,两者虽有差异,但都强调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基于这样的理论,企业管理者们逐渐形成了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资源,是否具备超过竞争对手的能力,资源与能力的结合能否孕育和形成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