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怒波政治失败,警醒中国海外投资
孙毅
黄怒波,这位先从政后从商的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在冰岛收购失败,让很多国家都在顾虑中国海外投资战略。
2011年中坤拟投资2亿美元购买冰岛300平方公里土地75%的所有权,准备开发旅游资源。2011年11月25日,被冰岛内政部长约纳松宣布,该特别申请未通过政府批准。
本次收购意向被西方解读为“可能表示中国的战略考虑和政治兴趣”,而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华为收购三叶都属于此类的政治性失败。因此,中国走出去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消除目标国政府和民众的泛政治与国家风险顾虑,以取得信任。
实际上,黄怒波和很多国企负责人,过去的和现在的或是隐性的官员身份,让很多国家的外资审查机构都有政治顾虑。今天,“国家安全”和“政治性风险”成了中国走出去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国企。
部分国家的国会议员们,对来自中国的资本,总要考虑政治因素、安全因素、军事因素。只要找理由挂上一点瓜葛,就会浮想联翩,导致成见最终成为不予通过的结果。
令中国资本最关注的地区,首推美国。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障碍,主要是担心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的审查,以及双方不断涌现的贸易纠纷。
中国是美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最快的国家,2005-2010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53%。虽然中国赴美投资很受欢迎,但只是起步阶段。2010年,美国吸引的外国资本2280亿美元中,中国只占很小的比例。
笔者建议,利用西方方式游说,是建立中企在外国信任感的方式之一。比如对国会议员公关游说,对舆论和民众宣传建立导向思维。2009年,中铝以195亿美元巨资收购必和必拓股份失败,重要原因是,反对收购的必和必拓支持者们,游说至时任总理陆克文,最终结果中铝未获澳洲政府通过。根本原因就是,游说导致澳洲从上到下,都产生了来自政治因素的担心。
避免公开国企身份,也是方法之一。如想在短期内,使目标国政府、公众和舆论改变固有成见,的确不是容易的事。实际上,在商业行为中,真正的掌舵者不一定就是幕前者。因此,隐身幕后或换一种身份,如以民企身份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采用技巧也很重要,低调低调再低调,正所谓“低调成事”。曾有来自中国浙江的商人,收购了美国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厂20%的股份。根据美国对中国资本在美收购的限制政策,这可是美国国会不可能通过的并购案。但本案的成功,一切都是在低调中悄悄进行的。连后来获悉的美国克林顿国务卿也只能表示遗憾,因为程序合法。
黄怒波先生,也许该为他高调行事的方式反思了。中国海外投资的后来者们,少点高调,多采用一点打麻将的“悄悄胡”战略吧!
2012.07.2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