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子,凛子讲师,凛子联系方式,凛子培训师-【讲师网】
管理者心智、 情绪压力管理 企业心理教练 亲子教育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凛子:试论企业创新力开发的可行性
2016-01-20 48956
经济学家霍金斯所说:“拥有主意的人开始变得比使用机器的人能量更大,在很多情况下,胜于那些拥有机器的人。”创新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集体产生新思想、新事物和创造新体制的能力,如发现新现象,发明新技术,提出新概念和新理论,制定新计划,设计新方案,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创造新作品等。它是在掌握前人积累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不断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能力。 一、 创新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 企业创新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成长活力所必需的竞争实力,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企业的生命力源于企业的创新力,它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观国际企业发展的历史,企业创新推动企业持续成长,已经成为趋势和潮流。福特汽车公司以生产自动流水线的技术创新和T型车的产品创新使其“汽车帝国”威名远扬;通用汽车公司通过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创新,解决了扩张进程中的难题和约束;美国大平原软件公司关注顾客、戴尔计算机公司通过服务等形式和内容的市场创新,取得了企业扩张的惊人业绩。世界上许多大企业,都是在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过程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从而实现了企业的成长壮大。 (一)创新是决定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关键所在 根据熊彼特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所谓“创新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中将企业要素资源条件进行有效的内在变革,从而提高其内在素质、驱动企业获得更多的与其他竞争企业的差异性的能力,这种差异性最终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因此,通过创新活动,使企业内部资源要素重新配置,形成更强的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企业成长是企业通过创新过程实现的,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使优势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过程。因此,成功的企业,都是依托企业内部创新力的支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相反,如果企业在产品、市场、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缺乏创新力,其发展就会失去后劲的支撑。太阳神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推出与消费潮流相适应的新产品;沈阳飞龙虽然推出自称为是“革命性”的产品——“伟哥开泰”,但产品没有任何实质性改进,结果落败。上述事例证明,企业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意义。没有企业创新,就不会有企业生命的持续。而没有持续创新力的企业,则不会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其最终结果都会是失败。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创新力的外在市场表现,企业创新力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是决定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关键所在。 (二)创新力开发的差距,决定着现代企业的先进与落后 著名学者S ·阿瑞提指出,潜在的创造力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型能源。地球上未被人们利用的资源终究不会浪费,而宝贵的创造力资源的浪费却是一种永久的,不可挽回的损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必然会挚肘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创新意味着死亡”。对这一论断的诠释,就是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差距,决定于创新力开发的差距。中国几千年小生产的思维模式窒息了人们的创新思维,限制了创新力的开发。而在今天倡导创新的时代潮流中,营造企业创新力的社会条件已经逐步形成。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公司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成为第一家依托自主核心技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这标志着“星光中国芯”已经跨出国界,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一个月后,在CCTV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上,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与海信的老总周厚健、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等人一起登上了创新论坛。 二、创造力普遍存在的现实性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实际上就肯定了“人人都有创造力”,即肯定了创造力的普遍存在性。开发创造力就是要使人们处于潜在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释放,使之产生巨大的能量。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创造力并不神秘,每个神智健全的正常人都存在着一种变革事物的创造性潜力。法国哲学家享利·伯格森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生命本身的属性,对于未形成稳定的创造人格的人来说,它只不过还处于一种潜在状态罢了。 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创造力之差别,只存在创造力大小,创造层次高低之分。事实表明,不仅像牛顿、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具有创造力,而且每一个普通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许多人终生都没有搞出一项发明创造呢?只是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处在潜在的状态,被社会、教育、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障碍所屏蔽,被许多框框所束缚,使之无法由潜在到迸发。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诸多的因素中,自身心理因素是最大的障碍。 三、创造力的可开发性 美国著名的创造学家奥斯本并非天才人物,他从美国汉弥尔顿大学毕业后,在《水牛城时报》任职,21岁时遇到失业。有一天,他到一家报社去应征,主考人看完后他的文章后说:“从你写的文章来看,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写作技巧,文句也不通顺,但是内容富有创造性,录用你试一试吧。”奥斯本由此领悟到“创造性”的可贵,受到了激励。工作后他“每日一创”,积极主动地开发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后来,他不仅成为一名大企业家,而且还成为当代创造学的奠基人。 这一事实说明,创造力一旦被开发,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创造力的可开发性是指人的创造力通过教育和训练而得到提高的能力。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从心理角度 许多人的创造力之所以没有能释放,是因为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大量事实证明,一旦心理障碍得到消除,就能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创造欲,激发起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使潜在的创造力得到释放。尤其经过创造学培训的人,往往会在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上海市二轻局举办的创造学培训班结业座谈会上,学员们反响强烈,普遍反映“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头脑开了窍,思想活跃了”、“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掌握了打开创造之门的金钥匙”、“短短两周学习,将成为我人生转折的里程碑”。培训结束后,许多学员跑图书馆、书店,参与画图、试制,认为搞革新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由此可见,通过教育和培训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使之产生创造意识。因此,从心理的层面和角度看,实现创造力的开发是可行的。 (二).从生理角度 大脑是思维的器官,是意识的发源地。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大脑。从脑生理学的意义上说,人的思维能力取决于脑细胞的结构状态。人的脑细胞像一只章鱼,有许多触须,上面长着许多突起。大脑受到刺激越多,突起长得越多,脑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通路就越多,传递的速度就越快,因而思维反应敏捷,思路越开阔。反之,大脑功能就会衰退,反应迟纯。生理学家在爱因斯坦死后曾经解剖过他的大脑,列宁逝世后,科学家也对他的大脑作了多次大脑切片,结果发现他们的脑细胞触须和突起比一般人多出好几倍。 20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在学生身上对左、右的脑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性是不同的。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中枢。从左、右脑的功能可以看出,左脑偏重于科学,右脑偏重于艺术。1998年李岚清专门就研究人脑开发与素质教育问题给教育部长陈至立写了信:“人脑的全面开发问题,日本80年代就已作为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90年代初其它发展中国家也跟着研究,其意义甚至大于物质的开发和利用。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和某些做法是阻碍脑的开发,其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R.W.Sperry)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并纠正了过去对人脑右半球的低估,他发现了右半球也同样有许多高级功能,如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整体综合能力,直觉能力,想象能力等。此外,右脑已被证实是音乐、美术及空间知觉的辩识系统。因此,右脑蕴藏着很大的潜力。同时通过左、右脑“分割术”研究,斯佩里认为大脑两半球在功能是互补的,它们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根据斯佩里的研究,右脑承担着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并具有掌握空间与主体、艺术认知的能力,它主要通过直观思维、想象思维来进行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因此,可以说右脑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脑区。 由于通常人体右边活动总是多于左边,接受传统教育主要使用和训练的也是左脑,久而久之,强化了左脑的功能,形成了左脑的优势半球,右脑的功能则相对薄弱,被称为劣势半球,因此右脑这一创造的脑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由此可见,从生理角度看,创造力通过右脑训练是可以开发的。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已经找到一些开发右脑的方法,例如,加强对儿童的艺术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强化右脑的功能;日、美等国还发起“左撇子”运动,以加强对右脑的刺激,以此来锻炼右脑,增强人们的创造力。 (三)从实践角度 从人类迄今开发创造力的实践和中外企业的创新实践,也同样可以肯定,创造力是可以开发的。我国最大的化纤企业——仪征化纤集团公司将每年5月定为“合理化建议月”。通过三场创造学报告,共征集合理化建议20065条,其中2123条得到了实施,创经济效益9485.6万元。被誉为“发明家摇篮”的中西通用创造发明学院,是全国第一所面向企业、专为企业创新服务的新颖学校。从1988年创办到1998年10年中已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橡胶轮胎集团公司、轻工控股公司、上海电机厂、中纺机、三纺机等2000多家企业举办过《企业创造力开发培训班》,累计已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一家振动器厂的工程师,通过培训后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框框,用逆向思维方法,对传统的振头和动力源“连接”一体的振动机进行革新,使工效一下子提高3.5倍,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模板振动机,并用于建造杨浦大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职工经过培训,大大增强了创新意识,积极参与产品的优化、改革,为企业创造了源源不断新产品。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一高工,参加培训后,开拓了思路,对钢板生产中 传统的正公差运用逆向思维,大胆地来了个“负公差”,在同伴们的共同努力努力下,仅此举提高成材率2.4%,一年就可创收8800万元。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日本发明协会会长、职业发明教育家丰泽丰雄,创办了发明研究所和星期日发明学校。第一批学员仅10人。令人吃惊的是,这10个人后来都有了自己的发明成果,尤其是一个叫佐藤的学员,学习后开设了一家公司,专门实施自己的发明,现已成为年营业额高达800亿日元的大企业主。在日本全国因做出杰出的发明而荣获政府勋章的300多人中,有三分之一最初都是各地星期日发明学校的学员。由于经过培训的学员创造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丰泽先生名声大振,有一家只有500名员工的公司,一下子就派了200人前来发明学校学习,为此,该公司一次就付出了600万日元学费。公司总经理认为,只要这些人中提出一、二个好设想,就能赚回几亿日元。 四、企业创新力开发的基本途径 世界著名的3M公司有一个有价值的口号是:“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这句话巧妙地揭示了创新的方式,那就是不断地尝试创新。“接吻青蛙”经常意味着失败,但3M公司把失败和走进死胡同作为创新工作的一部分。他们的哲学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创新行为都有关键要素在起作用。这些基本要素,提供了在企业各个层面形成创新力的环境,企业因此由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实现发展上的持续成功。这些要素的作用是: 一是建立确保员工的兴趣和行动以企业的主要目标为中心的机制,以便于任何一名员工都能识别出一个可能有用的想法并做出积极反应。二是建立激发员工内在动力的制度。创新力的发挥依赖于员工自发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自我创造的行为,企业要释放已经存在的企业员工的情绪,制定以内部动力为基础,能够呼应员工想法,并坚决贯彻到底的管理制度。三是具有发现新奇事物的本领。幸运意外事件和敏锐的洞察力需要偶然的新奇发现。四是建立适应不同人和不同情形的多种激励因素。因为同一个人做不同的事,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需要创新激励的因素是不同的。企业为员工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领略并发扬扩大这些激励因素。五是建立有效体制促进信息交流,将企业的创造潜能迸发出来,使思想碰撞出火花,使潜能得到实现,并使员工懂得信息快速反应的重要性和得到帮助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创造力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可开发的,那么开发创造力的现实途径是什么呢? (一)提高创造主体的创造要素 创造主体的信息量度、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技能是构成创造力的基本要素。培养和提高创造主体的创造要素是开发创造力的关键。 提高创造要素的主要途径就是开展创造教育。这里的创造教育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即应当包含学龄前儿童的早期启蒙创造教育,正规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创造教育,企业职工的创造教育和社会的创造教育。特别是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抓起。 (二)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创造主体总得在一定的客观背景下表现自己的创造行为,并受到某种背景的影响。这种对创造活动产生影响的非创造对象客体,就是创造环境。 海洋馆的鲨鱼在水中畅游的情形许多人都见过。有智者发出疑问:如果任由鲨鱼猛吃猛长,会不会有一天撑破容器。于是请教工作人员,回答:“不必担心,鲨鱼是长不大的。”回答令人诧异:难道吃了药或者打了针?工作人员继续解释:“鲨鱼和它生存的空间总是维持适当的比例,如果将它放在小杯子里,它就长几英寸,而且成熟后也能生儿育女;但如果把它放归大海,他就会长成巨大的食人鲨。”人与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像鲨鱼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样,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个毫无进取和上进的组织环境中,能够有所创新成就的人只能是风毛鳞角,而在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氛围中,每个人通过学习,都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创新的学习环境 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会一次成功,所以要能够容忍失败,更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方法。IBM一位管理人员,为公司发展进行一项风险投资时,使公司损失了1000多万美元,当他被叫到经理办公室的时候,他估计自己可能要被迫辞职,然而出乎意料,经理回答道:“我要感谢你为了IBM的发展敢于承担风险,我们不过是替你交了1000多万的学费而已。请相信我绝不会将一位拥有花了1000多万美元代价才获得此项经验的你放走,请留下来安心工作。” 建立具有容忍创新失败的学习型组织。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学习型组织,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抱负,并能持续进行组织学习的组织。而为了鼓励员工学习和创新,学习型组织总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宽容。给予犯错误的合理尺度,使人们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谨小慎微。 建立奖励创新学习的有效措施。麦当劳员工的学习热情高涨,效果显著,与公司采取的各种方式奖励学习措施有关。在麦当劳,每节训练课几乎都会评选出“杰出贡献奖”和“成绩第一名”两个奖项。课堂上,培训师不断鼓励回答问题的学员,奖励特制的奖券给学员,以换取带有公司标志的小礼品。每一位想要成为店长的人都必须拿到美国汉堡大学的《高级营运课程》证书。而成绩达到90分以上时,就能获得校长奖励和公司多一个月的工资,并被通报表扬,每年都给成绩优秀的选手以股票奖励。 企业领导重视创造力开发,就能结出创造的硕果。上海一家橡胶机械厂的厂长从百忙中抽时间参加创造学培训班。通过培训后,头脑开了窍,对学到的创造技法跃跃欲试。他召开设计、供销、质检和生产工人的创新会议,首先采用缺点列举法对该厂生产的一台混炼机进行改革,要求用“吹毛求疵”的精神,从产品结构、功能、原材料使用、外形等方面,大摆缺点。大家七嘴八舌提出了上百条缺点,然后归纳为七大类。再用智力激励法,启发大家提改进设想。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一个改革混炼机的方案就基本形成了。经半年试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台节约成本二万多元,而且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好、外形更美观,产生了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出现了排队订购的好势头。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对员工素质进行训练是企业的责任。世界许多著名企业的总裁、总经理都亲自抓创造力开发,且不惜将当年5%—8%的销售收入用于技术开发。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曾经要其职员如此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公司:“我们松下电器公司是造就人才的,此外,还生产电器产品。”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也说:“我一向是把80%的时间化在培养和选拔人才上。”可见,这些成功的企业家是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企业一切工作的首位。 人的成长与组织环境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组织环境,就有可能造就什么样的员工。非学习型组织的环境中,是很难训练出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员工的。因此,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建立以不断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型组织,不断创造学习型环境,以奠定企业的立足之本。他们使下属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有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才能够培养创新能力,去应对不断增长的的个人和组织绩效的需求。 2、创新的人才环境 比尔·盖兹说:“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比尔·盖茨已经连续8年稳坐世界超级富翁排行榜了。其全部奥秘主要在于创新的人才环境。强调自主创新的,正是因为自主创新有着超凡的含金量。为此,比尔·盖兹在人才的创新环境方面,制定了九条指导方针。 (1)“雇佣聪明的人”,因为“软件开发需要聪明的工程师参与,依循演算法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2)“允许独轮车”,因为如果要追求创意产品,就必须鼓励一种创意氛围,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3)“与小团队共事”,因为小团队更有效率,微软通常把工作团队的人数限制在35人以内。(4)“给人时间思考”,因为要想有创新的产品,就必须要让人有思考问题的时间。(5)“迅速作决定并且坚持下去”,否则就会延误时机。(6)“开发一套意见反馈环路,特别是与消费者要有互动”,因为“微软是一家行动非常快速的公司,而且我们是以消费者的要求定制优先次序”。(7)“从以往的计划中学得教训”,尽管犯错误是难免得,但是微软坚持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8)“拥抱并扩充新事物”。(9)“善用每位人才”。比尔·盖茨把创新当作企业的原动力,使创新者在创新的领域之内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干。创新让比尔·盖茨走在前面,赢得先机,抢占市场巅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环境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二是在于改善软环境,创造令人心情舒畅、潜心研究的氛围和条件,搭建利于施展才智、团队合作的平台、营造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心理学家对创新创造力问题的研究发现,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消除人才创新的障碍。历史上的创造天才在成就功名的道路上,都有着宽松的研究环境。如爱因斯坦是在专利局做小职员的时候提出了相对论。因此,企业创新力的开发,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营造创新的人才环境。 3、创新的文化环境 美国科技管理方面的专家经过调查发现,高智商因素在完成的科研项目中只占40%的份额,而另外60%主要是该中心拥有一个和谐宽松、合作互助、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文化氛围。美国贝尔实验室有科研人员2万多人,每年科研经费20-30亿美元。70多年来己取得50多项重大技术发明,有7人4次获得诺贝尔奖,现在平均每天产生4项专利,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智商的群体。而建立这种和谐宽松、合作互助、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团队以及团队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员创造才能与潜力的文化环境因素,才是真正形成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创新活动不仅表现为在技术活动,而且更主要地表现为创新人群的社会活动。创新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对其创新力的发挥和创新活动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一个企业的文化环境是否适应创新,决定了该企业能否成为创新活动的温室。 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创新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对创新文化的培育上。培育创新文化的前提就是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创新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从而使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将此创新理念深入员工的观念意识,使员工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在此前提下,企业管理者倡导创新思想,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敢于进取,敢冒风险,从而使创新真正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意识深处,并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4、 创新的制度环境 优化制度环境创造环境主要包含领导的重视、激励制度的建立、组织的落实、群体的气氛、宣传的力度、信息的提供、资金的支持、成果的实施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激励制度的建立。在支持、激励创造活动的环境里,创造者如鱼得水,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从而容易将潜在的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 企业要创新,必然要打破陈规、常规。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难等。除了企业的决策层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迎接和战胜困难,带领全体员工进行改革和创新,还应该形成创新的制度环境。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创新制度氛围,完善创新人才机制,实施创新方针政策,推广创新研究成果,形成创新活动方案。只有具备激励创新的政策、人才流动、专业服务等诸多制度环境。企业才能保持创新的生机活力,实现科学与和谐的发展。硅谷之所以能不断地实现创新,不仅在于有良好的技术条件,更在于它具备实现创新的制度环境。适宜创新的制度文化所具有的宽容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创新人才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集聚和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发挥,因而成为企业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有句古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日本企业创造力开发之所以硕果累累,与企业制订的激励制度是分不开的。丰田汽车公司每年用于奖励创新的费用高达3.3亿日元,但是仅仅一个机械分厂就增收160亿元。我国仪征化纤厂每年用于奖励职工创新的费用就有数十万元,从而产生了达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领导重视创造力开发是优化创造环境的决定因素。如果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创造力开发的重要性,不重视、不积极支持创造力开发,那么,员工任何自发的技术创新活动或创造教育都是难以持久的。 此外,激励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也是十分重要的。任何创造力开发成果卓著的企业,都离不开一整套激励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有家公司鼓励员工休假,规定每年员工都可以休假7到14天,资深者甚至可以休假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公司让员工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去接受新事物,以便回来有更多新创意。 (三)增加研发投入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投入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领先的步伐。谁能优先投入、抢先投入,谁就能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从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和竞争的决胜权。 北京市社科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向《第一财经日报》展示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力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现阶段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同时据有关调查显示,作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企业生存年限却普遍较短,76.1%的企业均在5年以内,10年以上生存期的企业仅9.6%,还不到十分之一。而欧洲和日本的高新技术企业平均寿命为12.5年,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为40年。由于寿命短,很多企业对自主创新不重视。目前,全国大中型企业中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没有技术开发活动。2003年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52%,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支出仅占0.66%。在国内,一般来说企业的开发费用占销售额2%以上,方可维持生存,5%以上才有竞争力,而我国目前的状况,部分企业不到1%。根据相关资料,国外最好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到总营业收入的10%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应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要占10%以上,否则企业将失去竞争力。 融资渠道不畅通,创新资源缺乏,整体上企业技术创新后劲不足,是目前中国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国内大部分的企业技术项目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自身,半数以上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企业间拆借”进行项目研发,只有约1/4的企业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对项目开发进行融资的。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企业时刻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形势,企业创新活动开展能否有效的开展并创出成果,资金的注入和经费的有效管理成为创新力开发的先决条件。因此,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投入的比例,加大企业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实施有效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获得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 (四) 加强教育培训 最好的组织将提供给员工最好的学习机会,并将此作为组织对员工支付的股息。员工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的前提下。不断学习和创新,为松散的团队注入活力,推动其前进。因此,培训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手段。 西门子公司认为:职工技术熟练与否、技术专家的多少,是增加生产、保证品质量、保持竞争能力、赚取最大利润的关键。所以,西门子公司历任总裁都非常注重对职工的培训、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业务水平。为了使公司的广大职工真正受到培养,并且提高业务水平,在1922年西门子公司拨款建立了“学徒基金”,专门用于培养工人,以便尽快地使他们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几十年来,公司先后培训出数十万的熟练工人。近年来,还直接选拔数千名熟练工人送到科技大学和有关工程学院学习深造。此外,还有8万余名青年工人在5000多个技术学校、训练班、教育班学习。现在,在德国同行业中,该公司的技术力量最为雄厚,车间主任以上领导人员都有工程师头衔,经理的领导层中技术人员占有40%以上,熟练工人占全体职工半数以上。高质量的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这是西门子公司经营的法宝和打进世界市场的锐利武器。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它要求企业实现创新目标。而实现创新目标的前提基础首先是创新力的开发。因此,创新力的开发与培养将成为企业竞争中的动力因素和重要手段,它将成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和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它是可以被开发的。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成长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因此,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创新教育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加强创新训练,提升创新技能。从而实现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企业市场竞争的制胜武器。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沙站 cs.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