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子,凛子讲师,凛子联系方式,凛子培训师-【讲师网】
管理者心智、 情绪压力管理 企业心理教练 亲子教育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凛子:从职业心理素质的缺位论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
2016-01-20 49279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4.5%。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大专和高职毕业生。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显示: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且供给总量仍在快速增长,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将日益突出。因此,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将逐步深化,这在客观上,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要实现动态的适应和有效发展。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严重缺位的现实和原因分析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陷入心理误区 1.自我认知偏差心理 部分高职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及普通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屡次受挫而产生强烈自卑感,缺乏足够勇气自我推销。这种现象源于两种典型的自我认知偏差:(1)低估自我:表现为自卑、怯懦,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展示自身强项而严重影响择业。(2)高估自我:表现为自负、骄傲,认为自己知识丰富、技能熟练,一旦现实与预期目标有距离,便习惯性抱怨而导致就业较差的适应性。 2、职业规划缺失心理 自我职业特征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个性特征、职业发展潜能的认识与评价,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前提。毕业生对职业角色意识缺乏内部深化和整合,严重制约其自我职业角色的认知度,其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知识、技能、职业潜能、职业兴趣、职业性向、职业性格等)缺乏科学的评估。求职目的仅局限于工作条件(环境、薪酬)是否优越,致使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就业意识,心理锁定“体面职业”,客观上造成了“知识失业”,而陷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心理误区;二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定位。 3.就业攀比和盲目求高心理 部分高职生往往拿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经常处于彷徨之中,放弃后又后悔不已。另外,想找份稳定的工作太难;薪水偏低不愿屈就;继续求学用作就业的缓兵之计。其实,高职教育的优势就是强化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及操作能力,这客观上决定了高职教育首先涉及的是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基层岗位。而部分毕业生对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习认识不够,对基层工作缺少兴趣,眼高手低,从而失去很多基层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很多高职毕业生看重职位的自我发展空间,择业观长久的游荡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自身工作价值观与企业期望的差距。他们择业热衷从企业发展前景、个人发展机会等角度来选择更规范,更具知名度的大企业,希望得到发挥自我能力、学习专业技术、先进管理方法、提升业务能力的发展机会以及企业的国际化趋势、知名度、薪酬与福利、激励机制和培训机会等。他们常把中小企业作为择业的第二选择或是日后跳到大企业的跳板。 4.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 部分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缺乏自己的主见,在择业时寻找安全保险的途径,为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刻板效应所左右,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看同学们都愿意去的单位,他们就想去,对同学们都觉得不好的企业,他们即使有点想去,有时也碍于面子问题而放弃。结果,忽视了自己的特长,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另外部分毕业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考虑应该选择的工作单位或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就业岗位,只希望通过社会关系、家长及亲戚、学校和老师为自己找工作。 5.虚假心理 注重简历包装却未能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自我设计本来无可非议,然而部分学生由于求职心切,夸大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编造虚假求职材料欺骗用人单位,这种心理和行为不仅损害学校声誉,而且也不利于毕业生的正常就业。 6、聚焦大都市心理 根据中国人才热线(CJOL)发布的2006年首份大学生求职调查,多达七成的毕业生选择京、沪、深、穗这样的大都市作为工作目标,结果大都市变成了择业的伤心落魄地。 7. 择业应激的心理反映 应激是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带来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的加剧,使现代人每天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有研究表明,如果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造成身心的损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简称高职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特殊群体,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对各种应激的承受力也处于逐渐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着身心健康。以武汉市3所高职院校共420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激源、应付方式问卷以及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的应激源、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在所测评的5类应激源中,高职生所面临的主要应激源主要有2类。首先就是就业问题,其次是学习问题。应激源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激源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 近几年,高校招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使高职生承受了最直接、最大的冲击。面对重点大学、普通高校毕业生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高职生均缺乏必要的自信,表现出忧虑和不安。绝大多数毕业生担心自己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双向选择时是否能正常发挥…….,择业中常见的由内心紧张!心理冲突而引起的一种复杂情绪反映的应激心理,表现在:一是失眠紧张、烦躁抑郁、萎靡不振以及所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如头痛消化不良等;二是缺乏经验与自信的怯懦退缩举止;三是脱离实际、逃避现实的孤傲冷漠的态度;四是因择业碰壁而产生的违规行为。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社会现实严酷 1、社会经济环境和用人制度对高职毕业生择业的影响 当今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岗位每年至少在640万以上,在新增就业岗位中对低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真正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的增幅小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目前的用人制度也影响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一是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人才的盲目、超前消费现象:重学历轻技术、重牌子轻能力、重学校知名度轻技艺型人才;二是行业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形成,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劳动者不同学历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致使一些企业用工的随意性而缺少强有力的监督和相应的保障措施。2、用人单位招需错位、市场供求错位、人才供需错位等多重矛盾交叠 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学历、专业以及经验等条件的要求高出实际需求。这种招需错位导致招得来人却难以留人。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所形成的市场配置时间差,导致了供求错位结构性矛盾。其实,“就业难”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供求错位,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间的错位。2005年度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人才供给与职位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见表1)。 表1:不同职位的求职期望于企业需求的差异 职 位 序 列 个 人 期 望 企 业 需 求 人力资源 选 择 比 例 排 序 选 择 比 例 排 序 52.9 1 12.60% 2 综合管理 7.36% 2 3.65% 8 财务 6.79% 3 28.84% 1 行政 5.06% 4 5.03% 7 销售 3.11% 5 7.66% 3 市场 2.93% 6 6.23% 5 信息技术 2.76% 7 2.58% 9 工程技术 2.24% 8 6.78% 4 教育 1.84% 9 0.32% 26 项目管理 1.78% 10 1.25% 17 研发 1.55% 11 5.77% 6 生产 1.27% 12 2.26% 10 3、中小企业难以接受缺乏实践经验的毕业生 尽管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中小企业并不看好毕业生。现代企业对就业学生素质要求日益提高,需要具有爱业、敬业、勤业素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知识技术与能力并重,掌握多种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能力,适应多项职业岗位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反映:一是成功欲望强烈,却不愿脚踏实地做事,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二是缺乏社会经验和岗位经验,中国人才热线(CJOL)发布的2006年首份大学生求职调查显示:缺乏实践性经验是目前近半毕业生求职时最大的障碍。;三是心理素质差,就业心态浮躁;四是企业认为新员工对物质和生活待遇的要求不能超出企业愿意支付的标准。五是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度。 4、就业指导需求与学校提供的实质性帮助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学生就业成才意愿强烈却目标不明、定位不清;热衷考研考证不是出于需要而是盲目从众;寻求就业指导注重履历制作或面试须知等技术性知识,而对保障自己利益的相关法律却知之甚少。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渠道过于单一,基本上还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且多数的就业指导主要是面向毕业班开展的,在就业指导方法与科学的职业指导方法存在一定距离。具体表现为:一是以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代替职业指导;二是职业指导师资的短缺制约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三是普及性的职业指导、笼统地概括分析,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指导的专业化要求,缺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条件学生的个性化专业辅导、职业生涯设计辅导、职业心理辅导和职业决策辅导,难以达到指导效果。 5、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训练缺乏 企业认为诚信道德是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思想素质,认为员工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进取心与务实的工作态度。企业希望具有主动关心企业和主动工作这样心态的员工,而现在的毕业生缺乏的正是这种主人翁的精神。应聘的高职学生可塑性比较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快,但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心态,很难得到企业青睐。企业反映大学生应聘时,各种证书都有,而职业技能和素养却体现不出。 二、培养职业心理素质途径和方法 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关系到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就业率的关键是针对性加强高职生的就业心理训练和提高其职业心理素质。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应该作为发展个体、健全职业观的手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因而高职院校应着重对高职生进行全程性的、全员性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1、强化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智力因素(认知、运筹、决策等)和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意志、责任感、成就动机、气质、审美、社交等)。首先,学校应增强学生的就业信誉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社会协作能力;其次,强化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并炼就应具备的技术技能、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效率、知识结构、实践应用能力和自我充电意识等。 2、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利用职业性向问卷、职业锚测试等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气质类型、创造力水平、特长与缺陷等。运用谈话法、观察法、生涯辅导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特性评价,引导毕业生将自身的特点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规划将来职业发展方向和具体职业。运用结构性自传和非结构性自传等方法让学生自我认知,诱发职业动机和职业兴趣,学会将自身的优势条件和职业信息结合起来,判断并确立自己的职业取向。指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优势分析、劣势分析、社会分析、明确目标和方向、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策略。 3、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招聘实践表明:招聘公司和企业最重视的不仅是求职者的智力因素而是其非智力因素,强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竞争意识、沟通和协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心理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训练科目,它对学生将来人生的择业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采用T组训练法、价值观澄清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 4、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通过选修课、讲座、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形式展开。常用的方法有职业发展式心理辅导、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和能力拓展式心理辅导。 一是职业发展式心理辅导模式。职业发展式辅导是把职业发展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讲座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进行心理分析,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并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二是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是通过发展个人的完整职业自我概念,主动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达到和实现自主开创和发展的目标。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关注的是个人内在品质的发展与完善,重视的是个性心理与职业的适合度。具体做法是通过个别辅导,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并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目标。 三是能力拓展式心理辅导。能力拓展试心理辅导的重点主要是从职业对个人素质要求的角度进行辅导,通过心理训练,拓展个人能力,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能力拓展式心理辅导主要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如游戏、小品、角色扮演、模拟招聘、现场辩论等),针对有关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探索,自信心培养等,设计相关的训练计划,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澄清自我价值趋向,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设计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和就业能力。 5、多样化的就业心理服务 一是就业心理指导课程的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求职技能、技巧为手段、以不同对象就业指导内容为核心,科学设计就业训练的适应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二是开展职业心理测评系统服务。应用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形式对高职生的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兴趣等进行客观的测量和科学的评价。三是生涯决策与发展心理辅导。针对高职学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各种与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学校的心理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利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团体训练、网络辅导等综合性手段为学生提供及时性指导;四是模拟就业场景的实践延伸课程内就业指导。学校为学生进行就业面试的现场演练,采用“一对一面试”的方式,模拟人才招聘的情景,对面试学生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更多了解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以及学校应培养的人才,从而使用人单位和学校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实现了近距离的沟通和衔接。开创这样一种新的就业心理培训,使学生获得就业面试“实习”机会,实现对学生职业心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场景实践获得经验,提高社会意识和竞争意识,展示自我,增强市场竞争的心理准备。 6、调整择业观念,培养职业素质,建立良好心态,修炼职业精神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培养学生做有觉悟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和各类技术、管理、服务人员的志向和意识。调整就业期望和学习内容,提高就业适应能力,修炼优秀职业精神。实现用人单位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良性互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本质——不应将职业选择仅仅看作是专业、工资或机会的选择,而应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能力的职业。职业适合自身并具有累积效应是最重要的,但职业“成功”是长期有价值的积累再加上机遇的结果。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沙站 cs.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