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的本义是途径、道路。在西周时期,道就已经从道路中引申出来,被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看待。“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元范畴。
道家——自然之道
儒家——社会之道
禅宗——心灵之道
兵家——政治之道
“西洋哲学本旨是爱智,以求真为目的……中国哲学家未尝以求知为务。中国哲学研究之目的,可以说是‘闻道’。”
——张岱年
“朝闻道,夕可死矣。”
——孔子
孙子之道——
令民与上同意也。
1、孙子把“道”即政治放在五事之首,充分说明他对战争与政治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
1、孙子把“道”即政治放在五事之首,充分说明他对战争与政治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
2、“道”的对应点是“主孰有道”,这是对君主和统治集团的要求。
孙子之道
道——仁义(杜牧)
道——抚众(张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孙子之道
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1、孙子把“道”即政治放在五事之首,充分说明他对战争与政治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
2、“道”的对应点是“主孰有道”,这是对君主和统治集团的要求;
3、孙武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来考察这个问题的。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九地篇》
上不搞恶,下不恶搞
中国人倡导“天人合一”,中国的智慧包括在所谓的“天人合一”这句话里,它成了中国人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儒家——人伦之天
道家——自然之天
禅宗——心灵之天
中国——天人合一
西方——天人相分
中国人对自然始于欣赏,终于相忘。西方人对自然始于观解,终于征服,完全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如果说中国有着泛艺术的倾向,西方则有着泛科学的习惯。
西方人常以征服自然的思想为傲,好象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敌对的世界中。在那里,我们必须向外掠夺所需,才能生存。……于是造成了人和孕育我们的宇宙之间的一种人为的分隔。
——泰戈尔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
不是冷酷的,而是有情的;不是解释的,而是关照的;不是科学的,而是艺术的。
天者,阴阳、寒署、时制也。
冬夏不兴师
将——将孰有能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九地篇》)
“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九变篇》)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五才——
智、信、仁、勇、严
诸葛亮考察人才的七条办法:
一是用是非问题去考察窥视他而观察他的志向;二是用言语竭力同他辩论来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是用计策谋略向他询问来观察他的见识;四是把灾祸困难的事情告诉他来考察他的勇敢;五是用酒灌醉他来观察他的真实性格;六是用有利的事情来接近他来考察他是否廉洁不贪;七是用事先约会他办某件事情来观察他是否忠诚守信用。
姜子牙考察将领的八种方法:
一是提出问题,看他是否说得详尽清楚;二是不断地追问,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派他做间谍,看他是否诚实;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可以看出他的德行;五是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试他,看他操守如何;七是告诉他处境危难,看他的勇气怎样;八是使他醉酒,看他是否失态。
五才(智、信、仁、勇、严)——
智:知也
五才(智、信、仁、勇、严)之智
1、智慧
五才之智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
五才之智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庸》
五才之智
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济之,流害无穷。
——明.吕坤《呻吟语》
五才之智
只有坚持“仁智统一”,智才会回归到正道,否则,“智”便流于狡诈。
五才之智
“将不通古今,匹夫勇耳。”
——范仲淹
五才之智
1、智慧
2、知识与经验
3、智术
4、文高于武,智胜乎力
5、反智与无智
反智
人家养儿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