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培训业的市场份额已达到300多个亿,培训机构达到7万多家。然而,在业界表面的繁荣背后,一系列问题已现端倪--80%以上的培训机构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规模小、业务形态雷同、盈利模式单一、服务管理粗放……培训产业将向何处去?培训企业怎样才能实现“共赢”?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培训部经理郭卫东说,培训市场细分化是必然趋势,眼下已到了培训机构寻求自身在产业价值链中准确位置的时候,相较于低层次、同质化的竞争,合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业内专家提出培训业的“竞合战略”:一方面,在某些具体的培训项目上,多个培训公司之间在竞争项目的时候,可能是竞争关系,而在获取项目后,双方也可能转化为合作联盟关系,甲管理咨询公司可能要联合作为竞争对手的乙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完成这些具体的管理咨询项目。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培训业未来发展必然会高度分工,有些公司专注做产品,有些公司专注做销售。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培训机构必须要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培训市场有如一张由三个同心圆圈组成的价值图,最中间的圈是利润,依次向外第二个圈是无形价值,第三个圈是未来价值。如果大家只分割中心圈的话,就没有多少利润,公司也很难发展;而分割外围圈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细节管理专家汪求真认为培训界将面临三大分流:一是培训与咨询分流,二是培训和演讲分流,三是课程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分流。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企业生态群落”的概念。他说,过去企业培训是“单兵作战”,而现在则以“生态圈”形式组建学习型群落。企业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培训,还要与顾客、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各相关团体结成长期的学习伙伴关系,加强对顾客、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的培训,用文化、技术、资金、关系等把大家结成一个“企业生态群落”,共同进化。这不仅是未来的生存之道,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在“生态群落”中的力量,获取更大的增值利益。
比如一些跨国企业开始透过价值链、战略联盟和业务联系以及投资商等多种环节,进行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学习。GE公司就是一个以全球公司为师的学习型组织,他们向丰田公司学会了资产管理;向思科和Trioloy学会了数字化,而摩托罗拉和联信又推动了他们学习六个希格玛,这样一个学习型“企业生态群落”使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精华的商业和管理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