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突发事件是农村各种社会问题和自然环境矛盾积聚、激化后的社会形态表现.
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于资源需求的增加,人地矛盾将继续加剧
另外,随着战略性资源约束的日益强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将继续呈下降之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其中,村镇建设受到的自然灾害威胁尤其严重
广义的突发性事件,是指一切超乎预期而影响较大的自然、社会及政治性事件,它不仅包括自然灾害(如印度洋大海啸)、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也包括突发性“事故灾难”“社会事件” 等四类
当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所引起的部分公众参与的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威胁的事件
农村突发事件分类
突发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v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红色),重大的是Ⅱ级(橙色),较大的是Ⅲ级((黄色),一般的是Ⅳ级(蓝色).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表现
v从农村基层来看:
v一是突然发生,难以预料
v二是群体响应,参与人数众多
v三是问题重要,干扰乃至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v这类事件往往聚集几十人,上百人乃至上千人
v这些群众以要求政府解决各种问题为由,有的集体上访,聚集在党政机关门口,堵塞交通,干扰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v有的与维持正常工作秩序的人民警察公然对抗,抓伤、挠伤干警
v有的直接拦截各级党政领导乘坐的车辆,拦“车”喊“冤”;有的上路拦车,甚至聚众拦截铁路列车
v有的集体罢工、罢市、罢课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常见类型
v1非正常死亡如交通、劳动、医疗发生非正常死亡事故
v2劳资纠纷如企业、建筑业拖欠民工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
v3权属纠纷如林权、土地、矿权纠纷等
v4征地拆迁如农村土地征收、城镇房屋拆迁引发的纠纷
v5社会保障企业改制职工、乡聘人员、代课教师、涉军人员等群体涉及的社会保障问题
v6环境保护如某乡因砖厂尾气影响周边果树的正常生长引发果农群体性上访事件
v7民间纠纷如因风水墓地问题纠纷引发斗殴事件
v8城市管理如规范市场管理,整顿电瓶车载客问题
v9涉农利益如水利实施建设问题
农村突发事件管理预案
v并不是所有的农村突发事件都能在事先通过危机预警得以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v必须为危机做好准备,加强战略规划、物资储备、长期预算和设立意外事故基金
v在为危机做准备的过程中,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通信计划以及重要关系的建立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v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管理思想和生存策略特别是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农村一个小小的意外或者事故就会被扩大到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内,产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恶化后果因此在新时代,农村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危机紧急处理系统,并懂得如何运用新的技术全方位地有效传播和收集信息,使损失降低至最低限度
v两个涵义——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
v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思想意识的混乱,价值观的偏离,利益要求的抗争,心理归属的失落,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引发群体性事件
v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表现较突出的是聚众阻碍企业生产秩序、聚众阻塞交通、聚众上访和聚众械斗四个方面,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农村突发事件管理的特点
v管理目标:提供社会公共产品
v管理基础: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v管理决策:风险较大(非线性、轨迹不定)
v管理过程:难度较大(非常规)
v管理公开:受到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v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特别高
v1.统一领导原则
v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党组织必须负起领导责任,特别是对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必须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协调各方行动,以理性的态度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趋势,同时,还必须根据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及事件的规模和严重程度科学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做到心中有数,以寻求应对和处理的有效方法措施
v2.尽早化解原则
v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时间、地点、规模都难以预料,但一般而言初始阶段参加的人数和规模相对有限,随着时间推移和气氛感染,参加者和围观者往往会不断积聚,言行也会越来越激烈,因此当群体性事件出现后,应当马上采取相应行动,着眼于把事态化解于初始阶段,化解于基层,化解于当地在方法上可以打破常规和工作程序,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防止局势恶化
v3.依法处理原则
v群体性事件涉及面较大,处理时绝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做无原则的承诺,必须时时、处处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依原则办事,防止无原则迁就不合理不正当的要求,切忌图一时之利,信口开河,甚至采取愚民政策,暂时息事宁人,实则留下后患特别是要正确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不能无原则地推卸责任
v4.谨慎用警原则
v群体性突发事件在性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主要通过疏导教育等非强制性手段解决,使用警力具有强制性、强迫等特征,应当尽量少用但面对带有冲击机关、阻拦交通、哄抢财物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则需果断使用警力,并确保绝对优势力量,控制事态发展,维持社会秩序
v5.教育疏导原则
v群体性事件中,不少群众往往抱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态,认为“法不责众”,因而参与其中对此,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以案说法,让绝大多数群众认识到暴力抗法的违法性,从而达到分化瓦解闹事者、孤立少数带头人的目的要正确把握群众的心态和现场情况,遵循“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疏不可堵”的原则,因势利导,慎重决策
v6.以人为本原则
v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多为普遍群众,因此,在现场处理和后续工作中,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原则,坚持用群众观来统领事件始末,多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所集中反映的问题,努力减轻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和问题,能办的马上就办,不能解决的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对于群众的不合理要求,应该做好相关政策和法律的解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