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 由媒介(media) 和素养( literacy) 共同构成
媒介---- media
素养---- literacy
英文medium( 复数形式为media) 一词意思很明确, 是指一种中介物、工具或机构: 它是一种用来承载或传递信息或效果的物质或渠道。
中文使用:“媒介”、“媒体”、“传媒”
v“媒介”是“使双方( 人或物) 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 明安香之界定
v它是以语言( 书面和口语) 、音响、图像( 静态和动态) 等符号来承载和传输信息的物质实体
v在此意义上, 它是传播通道中的中介物, 如各类手书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包括各种先进的功能复杂的数字新媒介(如数字阅读器等)
v “媒体”是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 如报刊、广播、广告等新闻媒体” ----《现代汉语词典》
v 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 邵培仁 之 定义
v 是通过印刷媒介或电子媒介从事信息传递和经营的社会团体, 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影厂、电台、电视台、网站或上述综合机构等
v“传媒”是“传播媒介, 特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工具” ----《现代汉语词典》
v基本上与“媒体”的定义相同,目前经常不加区分的混用
v这里综合闵大洪和明安香的观点, 即认为 “媒介” 和 “媒体” 通称 “传媒”, 大多数情况下可通用, 只不过“传媒”较“媒体”的使用更为晚、近一些
v《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 平日的修养: 如艺术素养。“素养”也是人的一种能力,更多地是一种内化的东西
v中文里, 与“素养”可一起使用的词如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等, 其中也包含“文字和文化”修养的意思, 还包括对意识和价值的判断能力
v英文单词“literacy”,大多数人认同译为“素养”, 但也有人将其译为“素质”
v中文中最早出现“素养”的译法当属吴翠珍所撰写的“媒体教育中的电视素养”
v“literacy”源自中世纪拉丁语“litera”, 是个形容词, 指“文字的”、“字面上的”; 由此派生的词有“literally”( 逐字地) 、“literary”( 文学的) 、“literate”( 有文化的) 、“literacy”( 识字、有文化) 、“literature”( 文学)等
v在现代大众媒介发展起来以前, 能写会说的人自然是“有文化的、识字的”, 这很容易理解。
v美国学者阿特·西尔弗布赖特也提到“literacy”的定义问题, 他指出传统的素养定义只应用于印刷物“关于字词的知识; 受过教育的; 有学问的”
v 英国学者凯丽·巴塞尔格表达了对“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她认为:“素养是针对个人而言的, 它是人一生中都需要不断提高的修养。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的文化必然拥有具备良好素养的人口, 具有良好素养的人口是民主社会的前提”。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
v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体验媒体、解构媒介、分析媒介讯息和创制媒介制品的技能和素养。
v包括人们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和接受讯息并利用媒介工具传播信息的知识能力和文化素养。
v随着媒介发展,“媒介素养”的内涵正在从传统走向多元---不断发生变化并延展
v简言, “媒介素养”意指:如何从别人创造的多种媒介中获取信息,同时又懂得如何创造别人能够理解的多种媒介信息
媒介素养基本理论框述
v媒介本体属性:再现 · 偏向 · 语言 · 劝服
v 传媒产业运作:生存· 经营 · 文化 · 服务
v 媒介语言与现实:符号 · 演绎 · 选择
v 受众认知结构与差异:心理· 解读 · 隐性
v 媒介传播效果与审查制度:影响力· 把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