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哲学的用处﹐我们可以用大学里的这句话「富润屋﹑德润身」来做引子。这两句话是说﹐一个人有了财富﹐可以拿这些财富来润饰自己的居屋﹔另外一方面﹐一个人也应该以德性来润泽自己的生命﹑言语﹑行为。我们可以模仿说哲学的用处是:「智润思」。
学哲学就是学哲学性思考﹐以哲学性思考表现你的智力﹐表现理智﹐表现孔子所说的「仁且智」的智﹐表现智慧。论语总是「仁」与「智」两者并称﹐我们就借着这个「智」字说「智润思」。哲学就是以智润思﹐以智来润饰我们的思想。
一般人都有一些想法﹐都会考虑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但是在一般情形下﹐这些想法﹑考虑﹑思考﹐不一定能称得上是「思想」这个字之恰当的意义。思想有它严格的意义﹐一般性的思考﹐大体上只是观念﹑想法﹑意见﹐够不上是一个思想。我们平常的意见和观念要成为思想﹐必须以「智」来润。
「德润身」与「智润思」这两者的关系好比是孔子在论语里面所讲的「仁」与「智」。仁与智并行﹐必须兼具﹐缺一不可﹐光讲仁不行﹐光讲智也不行。可是虽然仁智并行﹐仁却有优先性﹐智一定要隶属于仁。照儒家的讲法就是要「以仁养智」﹐我们要以仁来养我们的智﹐只有智而没有仁来养它﹐这个智迟早会出毛病的﹐所以要拿仁来统摄智。
孔子说:「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一个人运用高度的理智思考﹑高度的智慧﹐可以达到某种境界﹑了解某些道理。可是若没有仁来守住﹐「虽得之﹐必失之。」意即你所达到的﹐所了解的﹐最后也要消失。孔子这句话显示仁比智更有优先性。
孔子还有两句话:「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孔子虽然认仁有优先性﹐可是一定要讲智﹔所以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利」是锋利的利﹐使我们这个人可以往外开拓﹑向外发光﹐可以通出去。如果没有智来往外开拓﹑发光﹐那么顶多也只是一个大好人。
我们读哲学就是学习如何用哲学这种思考。以古今中外已经有的那些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来帮助我们﹑训练我们的思考﹐这就叫「智润思」。把主观的观念﹐零零碎的意见转成思想﹐哲学的基本用处大概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