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郦波教授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新书签售会。作为“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持人,郦波跟大家分享了他自己的近几年来的几本新作:《五百年来王阳明》《唐诗简史》《诗酒趁年华》《人生自有境界》。
在广州购书中心,来参加郦波作品签售会的读者非常多。
郦波教授介绍了他写《唐诗简史》的初衷:“去年为什么写这本书,一个重要原因今年是大唐建国整整1400周年,而且这个时间特别好,万古人间四月天,在这个时间节点写这样一本书,一个是为了每个人心目中的梦想有关大唐气度的怀想,我的题目叫《唐诗简史》,副标题更重要“一首诗、一种人生、一部大唐”。
我非常喜欢羊城,我经常去越秀山,越秀山有很多古迹,我喜欢去中山纪念堂转,我一在那转,一看中山纪念堂就有种亲切、熟悉、老友重逢感,为什么?这个纪念堂建筑非常独特,其实中山纪念堂跟南京师范大学息息相关,我看到那些建筑就仿佛真看到学校,看到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其实广州跟南京息息相关,我们知道中山先生最后葬在南京,从这些之后,最关键是中山纪念堂是谁设计的?是民国五大设计大师之首吕彦直先生,吕彦直设计最代表的作品一个就是广州中山纪念堂,一个是南京的中山陵,在这两个之前,他在南京也是毕业之后设计的第一作品,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现在的随园,随园前半段大草坪,去过的朋友都知道,三楼就是吕彦直先生设置的,你仔细品味这两个风格完全一致。所以什么叫历史?什么叫文化?你通过它可以穿越时光,你可以和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你获得更永恒的那种快乐。”
郦波也谈到了他对当下一些现象的担忧。“你看现在的问题是什么?除了很多问题之外,就是异化现象,手机当然很好,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问题是什么?我们创造了一样东西,本来为我们服务,但是不知不觉变成它的奴隶,手机就有这样的危险,是典型的异化物,我们丢了什么都不担心,但是我们丢了手机非常担心。
“我们要警醒,像人工智能一样,既然你创造了它,未必能控制他,你打开手机本来想找一样东西,看着看着就忘了为什么要拿手机。包括家长,我们担心孩子玩手机,其实我们成人自己都很难控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手机的技术基础,它建立在搜索功能、超人的链接上,就是一个信息快速的发散,发散成无数个信息,每个信息的获得都是碎片化的过程,在碎片化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当形成一个习惯之后,渐渐就形成碎片化的习性,不光是阅读、不光是搜索,干很多事都是碎片化。
“所以碎片化的习性再往前一步,会影响习性,碎片化的情绪往前导致碎片化的思维习惯,这就很可怕,人类文明建立在理性思维、系统思维和逻辑的思维基础上,这样下去渐渐地整个族群的智商会下降,科技智能取代人类理性思维以后,这样很可怕,如果像这样的放纵下去,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理性,这会很可怕。人类要有忧患意识,无论是人类的命运还有我们个人,我们要从碎片化的生活包围中抽离出来,学会理性,学会对一样东西逻辑、持久性的关注其实也是生命的快乐之源。我作为全民阅读大使,倡导要纸质阅读为主,电子阅读为铺,电子阅读很方便,但是只是电子,但当你打开一本书,你看它的封面、它的目录、体系,你翻它的时候,你和它融入一起的时候,就渐渐发现融入人生一样,为什么从一本书进入一种人生,然后进入大唐,就是进入整个的人生,这种体系性,而诗词就是我们本身血脉里带来的东西,我们很容易接受,小时候无论什么阶层,什么职业,都有一颗诗词浸润的过程。”
郦波教授最后还指出浸染和领悟诗词对于人生的影响:“今天当我有外在的丰富世界的时候,我们内在的越发平复,诗词本来就来自心弦的颤动,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读诗词,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捷径,我们研究诗词的,你会发现会把外在一切都会放下,回到自己无比丰富、清澈的内心世界,这就是诗词的意义,只有这种意识,只有相对的选择,只有每个人的都是丰富的,每个人对了,一个族群、一个国家才会对,才会正确,这就是今天在民族复兴时刻,讲文化自信、讲诗词的意义所在,所以也希望所有朋友通过诗词,通过唐诗,能找到自己无比清澈、丰富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