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多赞美别人,不能轻易否定对方。然而,有一种形式的否定,对方是能够接受的,那就是先抑后扬式——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开始我觉得你这人有些清高,时间长了,我发现你其实是挺随和的一个人,我喜欢你这样的人——真实。”
“我记得你以前车技一般,现在,怎么车开得这么好?”
“我觉得你早期的作品率直而过于感性,后期的作品真诚而理性,更有思想性。”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现在成功且富有。”
“他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现在是著名影视明星。”
“爱因斯坦小时候举止迟钝,与聪明根本沾不上边。他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后来,爱因斯坦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我们常见生活中有的人发了财,生活富裕了,才说:“我当年是多么贫穷,日子多么苦。”他之所以从容地讲述自己过去的“低下”,是因为他现在已经变得“高贵”,而且这些过去的不凡经历更能增加人们对他现在成就的景仰,从而使他更能充分地体现优越感。可是,当一个人还没有成功时,却很少听到他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穷的,相反,一个处于贫穷中的人往往好面子,而装出生活不错的样子,那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因此,如果一个人成功了,你否定其过去,事实上更能彰显他现在的成就。也正因为如此,“为了肯定今天,适当否定昨天”已成为许多记者常用的招法。
“某某小区去年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今年绿草茵茵,到处开满了鲜花,小区绿化成就斐然……”
“某某工厂将废物利用,制成玩具,既净化了环境,也增加了效益。而以前,废物的处理都是直接倒掉,既污染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让我们采访一下老总,看看他们是如何改进的……”
这样的报道,你是否似曾相识?
2007年6月北京电视台的一期电视节目《神州音话》中,两个私交甚好的演员互谈感想,其中一位说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齐齐哈尔话剧团,我就对他印象不好,我是爱干净的,床总是特别干净,而他属于那种把被子一捋就钻进去睡,把被子一掀就钻出来的那种。后来,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了……”
在公开场合,记者或许会让你谈谈对朋友的印象。此时,全说好话,有吹捧的嫌疑;多说缺点,又得罪朋友。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不仅能增强谈话的吸引力,同时也显得真实可信。
2008年初的一次聚会上,北京理工大学的刘老师对我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么有活力。记得你刚毕业时显老,现在却越来越年轻……”
刘老师的这番话说得我心花怒放,虽然否定了我的过去——显老,但毕竟是肯定了我的现在——看起来年轻有活力嘛。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的否定是为了后面的肯定做铺垫,所以,如果前面抑得过低的话,后面必须扬得意外,才会有好的效果。
有一则关于唐伯虎的民间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豪绅大摆筵席为老母祝寿,请唐伯虎赴宴。酒酣耳熟之际,众宾客纷纷祝贺,说了许多华贵的绮丽贺辞。这时,再美好的辞令也显得很平常。唐伯虎来了一回“耸人听闻”,他向主人献了一首诗。唐伯虎慢悠悠地对着寿星念道:“这个婆娘不是人。”
听完第一句,举座皆惊,大家以为唐伯虎醉酒失礼,都不知该怎么办。唐伯虎还是慢条斯理地念下去:“九天仙女下凡尘。”
宾客拍掌称绝。唐伯虎又念:“生下儿女都是贼。”
刚缓和的神经又绷紧了,大家又被镇住了,鸦雀无声,听他念下一句:“偷得蟠桃献母亲。”
唐伯虎在公众场合露的这一手,别出心裁,自然语惊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