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原文解释】把钱财看轻、看淡,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能够包容忍让,不必要的冲突和怨恨就自然消除了。
同事之间,平时把钱财看的淡一些,很多的烦恼和怨恨都会自然消除。财物总额就那么多,你多一点他少一点,差不多就行了,哪有绝对的公平。
现在一切好像都是围绕着钱转。看到一个调查,用财产来衡量成功方面,中国最高,占比7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也越来越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样的企业往往缺少凝聚力,员工流失率高。
员工为了工资、奖金也会产生不快:自己得到少了,怨天尤人;得到多了,认为还有更高的,总是难有满足的时候。其实,在一家企业里相差又能差多少呢?如此的结果,在领导看来肯定有它合理的成分。只是每个人喜欢占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出现不公平感也属于正常,因为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做的事情无意识的放大,而把别人做的事情无意识的缩小。
把钱财看得重的人,最终能多得吗?问下自己,遇到那些看着钱财就两眼发直的人,你认同吗?如果不认同,一些短暂的小人得志,也肯定不会持久。
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些本来是芝麻蒜皮的事情,你不忍我不让,于是矛盾激化,越来越过分。网上搜索一下“因小事争执杀人”,会发现一大堆此类事件。如果能懂得“言语忍”的道理,还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吗?
两个员工吵架,总有一个先停止一个后停止的,先停止的就是智者。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人争执,在外人看来,两人肯定都脱不了干系,但当局者总认为是对方的责任,或者对方责任大些。那到底谁更大,其实都差不多。即使非要找他人评理诉说,别人也没有那么多闲时间去了解一些细枝末节。也许在他人看来,都不是尽善尽美。否则,争执何来?
一次,有人与孔子的弟子为了一年有几季争执了起来。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那人提议让孔子判定谁是对的。孔子了解事情原委后,说一年只有三季。那人高兴地走了,留下孔子的弟子在那里发呆。弟子疑惑问其故,孔子说,那人只知有三季,你与他争四季会有结果吗?对这种不明事理的人争执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