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互联网大佬多喜欢与电影有点瓜葛:雷军与刘德华聊《风暴》,周鸿祎参演《三体》……但其中多数为圆大佬触电梦亦或是增加主营业务的品牌曝光度,这些大佬们的“触电”触的也不过是“静电”,从根本上讲对整个电影行业是很少有推动力的。昨天《碟中谍5》首映礼,马云作为投资方出席,铁哥以为可作为互联网行业与电影圈合作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打破电影高风险魔咒
电影行业向来以高风险著称,即便是一线知名导演也难破赔钱魔咒。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电影盈利过多依赖票房,其他版权以及周边产品销量所占极少,依赖票房则面临院线排期、同期大片、市场变化等因素考虑,一些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在票房上有良好表现,自然只能是亏损。
以传统思维而言,互联网公司拥有海量用户,将用户引导成电影观影人群即可增加电影票房,这是狭隘的互联网仅仅是作为营销工具的做法,对电影行业是难有根本影响的。阿里影业成立一年多以来,已经打造一套组合拳,从根本上打破电影高风险魔咒。
其一,娱乐宝做深度粉丝营销
此前不少评论以为娱乐宝多是为电影人提供资金支持,其实不然。娱乐宝的核心乃是以筹资形式增加用户尤其是粉丝的参与感。
娱乐行业最讲粉丝经济,演员歌手的各种歌迷会本质即通过组织形式增加粉丝粘性,但单部电影由于上映周期以及渠道等因素所限,是很难组织有效的粉丝营销的(不要将微博转发完全视为粉丝营销)。而娱乐宝则不同,其筹资行为可以极大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在娱乐宝平台之内粉丝可深度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宣发,以此解决电影营销只见曝光不见营销的难题。
其二,淘宝电影解决电影发行难题
时至今日,电影发行依然停留在传统的BD阶段,制片,发行甚至主演要极尽所能讨好院线。院线排期关乎电影生死存亡,而这又是传统意义的人治行业。
而淘宝电影则可通过线上预售为院线经理提供电影热度数据,院线需要盈利自然会将此作为重要排期指标。而在上映期间,用户可通过便捷的线上购票选座系统降低购买门槛,提高电影上座率。
而这一切看似简单,背后则是大阿里海量用户的支撑,有阿里的用户及流量的支撑,这也是淘宝电影能快速成长起来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发展周边产品盈利不仅靠票房
好莱坞电影的一大特色即电影盈利不依赖票房,而是靠周边等产品,这与我国电影市场完全依赖票房是完全不同的。
此前国内市场也有电影公司尝试过电影周边销售,但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周边销售过多停留在营销噱头层面,未能实现增收目的。而阿里电影背后有大阿里支持,可为电影周边提供最佳线上销售平台,此前《左耳》在淘宝做同名签名书销售、《大圣归来》做周边玩偶众筹,此次《碟中谍5》亦有周边产品在淘宝同期推出。当电影肩负营销及利润双重职责时,会给电影人极大松绑,提高创作自由度。
《碟中谍5》看未来互联网电影公司发展
马云亲自参加《碟中谍5》首映,其对阿里影业重视足可见一斑。铁哥也以为此次《碟中谍5》也可作为互联网电影公司的标志性事件。
其一,互联网电影公司不能停留在售票阶段
相当一部分所谓互联网电影公司本质是电影售票公司,公司参与电影也多是在发行阶段,这是狭隘的互联网公司做法。而阿里此次作为投资方参与《碟中谍5》此类国际大片,阿里电影有着互联网基因的先天优势,又有打通传统影视公司的能力。而随着此后阿里影业参与电影制作的深度,其可为淘宝电影争取独家售票以及相关资源,将会极大提高淘宝电影的市场份额。
当投资与淘宝电影已形成互助互惠状态时,这是多数互联网电影公司都无法企及的。
其二,线上售票平台面临洗牌
线上售票系统此前曾被认为互联网企业参与电影的重要切入点,线上售票等同线上发行,而线上售票也多以低价补贴形式招揽用户。铁哥以为此种做法有两大致命漏洞一般平台难以跨过。
1. 线上售票补贴持续性
线上售票系统由于缺乏相对固定活跃用户,必须靠补贴形式去换取用户支持,一张电影票动辄9.9元,但其仍然要支付院校30元左右的最低票价,每售出一张影票即亏损20元左右,而用户往往是趋利的,补贴停止用户活跃度自然降低。高价补贴对线上售票系统已如饮鸩止渴之势。
2. 部分线上售票平台或无票可售
此次阿里电影已经将业务延伸至电影的制作环节,未来主投或跟投项目极有可能进行淘宝电影独家销售,这也意味着一些线上售票未来或面临无票恪守境地。
电影制作公司与阿里影业合作,不仅可获得线上售票支持,亦可获得营销以及周边销售的服务,何乐不为。与此同时,单一的线上售票平台在电影公司的影响力下降,再加上重金砸在补贴,其现有资金又很难适应电影行业的长周期制作,单一的线上售票系统未来生存并不乐观。
此次《碟中谍5》的一系列做法将阿里影业在电影行业的野心暴漏无疑,而此时传统电影公司以及线上售票系统都应该感到暴风雨已经来临,前途凶险,平安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