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一家中国的保险公司——平安保险(集团)在海外上市。当时引发了市场的特别关注,因为它的业务经营范围不仅是保险,而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又有谁能想到,十年后,又一家金融控股公司组建成立,而且还是由一家互联网公司。
为这种混业经营的“大而全”的金融机构开先河的是世界的一个小角——香港,一家中国人早就熟悉的地区银行——汇丰银行。二十年间,这家在全球的银行榜上排名百名开外的远东小银行,跃居全球排名第24位,其业务横跨商业银行,商人银行,投资管理,运输融资,证券经纪,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等,并以服务质量,业务稳健著称市场。
在中国,混业发展经历了混业——分业——再混业三个阶段。从1998年对银行分业经营正常开始出现适度放松开始,我国在混业经营上的探索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互联网平台公司开始将业务延伸至金融服务领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最近忒火的蚂蚁金服,其经营业务涉及支付、小贷、基金、保险、理财、征信等多个业务领域,旗下拥有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微贷、芝麻信用等多个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一个“大而全”的混业经营帝国已然成型。
在我们为这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式的混业经营业态唱着赞歌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根植于互联网,因此也带有强烈的互联网基因,提升效率永远是柄双刃剑!互联网在加速了资金在各个体系内的游走的同时,也让风险到达的范围更广,且越来越无法测量,引发的危机可能比没有互联网情况下的金融危机要更大。
巨大的资本资产在向大金融集中的同时,系统性风险也在“大而全”俱乐部里积累。正如2007年西方次贷危机所波及的也全部都是那些倍受市场信任的大型金融机构,包括了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房地产信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