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在《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一书中说:“经济结构失调,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行为的短期化三者之间彼此影响;只要其中任何一种情况没有较大的扭转,都会给解决其他的情况造成困难。”可见,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必要条件是资源配置均衡合理和企业的长期化行为。而企业行为是个体行为的总和,产业结构调整这样的宏观命题,归根结底,是要由个体的投资决策这些微观要素来解答。影响个人投资决策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还是安全感。
任何人对无常的恐惧都是正常的,但是为应对无常而采取了过度保护措施,说明他对现在的环境失去信心。一些银行对亿万身家的富豪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和抱有敌意的舆论环境,是让他们萌生去意的主要因素。关于中国富豪投资移民的报道很多,有人忧心忡忡,美国新批的投资移民中3/4是中国人。
所谓“观其影,正其心”,这或许就是中间路线要冲出重围的现实原因?毕竟均衡包含着效率的概念,而不是平均主义。但是高效的同时,怎样用行动而不是口动向社会群体客观地表达善意?让人们心悦诚服,自信自觉。
现实上,越是底层,往往越是有更多的善意空间,因为毕竟,他们是缺乏行动能力的群体。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烟幕;是切实的安全,而不是颠覆;是真诚的善待,而不是巧取豪夺到永远。
均衡智道,均衡来自于心悦和谐,智道是心平气和中萌发的创意,如影随形,如水映月,是天道自然而后人道无为的精神之气,因而它只能产生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环境附体中。
“经济结构失调、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行为短期化”,是什么人影响的什么政策和舆论造成了这样的无常环境?
“房姐、房爷、房祖宗”层出不穷,天平的两端,究竟哪边在失衡?
“强拆、劫访、物价飞涨”,公共服务从弱化到走向反面,是什么原因导致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在天道无为而人道自利的环境附体中,如何才能映照出均衡智道之影?信念岂能脱离行动自成一体?中国梦怎样才能花好月圆而不是自溢其间?
舆论环境带有敌意,会使某些群体唇亡齿寒。舆论的混战升级,也会使人们失去理性批判的建设性。《较量无声》从网络媒体中悄悄洗净,但公众依旧要对“因”无能为力,却要对“果”全力承担。扭曲的愤怒迅速蔓延,来源于无视的结果,来源于在某种视觉盲区下将包括“责任”在内的所有可用之物都当成一种“市场”的寻租载体。
在我们的社会,酝酿着两种危机,监管过度和自由过度。哪些是自由过度,权利?私利?私欲?哪些是监管过度,市场?效率?活力?自由载体与监管对象完全错位,这就是动荡和噪音亢对的原因。市场并不是天生的娇羞完美,它需要太多的雕造和管制,私利也不是天生就合理,不论是权力还是盈利,都需要放在制度的铁笼里接受驯养。权力愿意接受驯养,但前提是让渡权力。权力愿意接受驯养,不等于追逐盈利者也愿意接受,当有一天,盈利者开始驯养权力时,陀螺就不再旋转了,因为这片土地上的权力根植于地下的养分。
信念就是梦,如露亦如幻,但它是陀螺旋转的支点。因为有梦,所以才追求,所以才有劲头,所以才有意义,只是信念是什么?是利己还是利人?是“人不利己天诛地灭”,“逐利是企业最大的道德”,还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一种不平稳到另一种不平衡。支点越明确,转动就越持久,但是前提是支点一定要在中间,支点是去除斑驳杂能的力的纯净,靠杂沓能量推就的任何倾斜都会导致陀螺的倾崔。
我们需要一些力的支撑,因为天平已经太倾斜,同时人们也等待一些信任的东西,因为被蒙蔽得太深以至于草木惊心,同时花拳绣腿也会使信念折损。能量如果总是在一点上使劲,爆发另一种动能就成为可能,这是力学的原理。信念是梦,它维持着陀螺的旋转,虽然它是梦中的空,但难道就不会成为空中的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