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餐饮业市场巨大,年营收超过3万亿元,食材采购规模达8000亿元,但中间渠道链接太长,损耗太多,若农产品供应链与互联网结合,可诞生无比庞大的创新力量。
巨大前景机会使不少创业者涌入这一市场。目前餐饮后市场服务的创业公司有邦大厨、众美联、饭店联盟、链农、大厨网、小龙女等。
供应链产业其实是很传统的产业,一直都存在,而供应链管理并非简单的采购。对大型餐饮企业而言,每天面临数量众多且种类繁杂的采购需求,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才可能满足,并且要保证几千家餐厅供应的高效、稳定与安全。
这么多创业公司和投资人为何争相进入这片蓝海,除了行业本身长期积累痛点需要解决外,更多在于食材采购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于中小餐馆来说,食材采购是一个高频高额的刚性需求,商家几乎每天都需要采购,复购率高,粘性强,流水大。
餐饮后市场O2O:下一个互联网风口
就北京来说,目前有9.5万余家餐厅,其中小微餐厅占70%,减去已经拥有集中采购中心的餐厅外,大约为5万家左右,而这么多的中小餐厅就会成为这些创业公司的目标用户。
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由终端企业直接管理供应商;另一种是终端企业只对应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再去对应上游诸多供应商。拿百胜餐饮来说,在国内就有400多家供应商,由439人组成的专业团队来管理。
而这样下来就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对于大型餐饮企业来说还能够接受,也是必须去这样做的,而对于那些中小餐馆来说,他们也需要采购,也需要有供应链,可他们却下不了这么大的成本。
目前大多数中小餐馆都是由老板自己或采购员负责食材采购,每天要3点起床,开车去批发市场,因为需要的食材种类多、数量少、时间有限,往往只能在有限的几家进行采买,没有选择的空间,而且基本每天都要去。
这样下来,人员成本,交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都是很高的,而且作为个体商户,在购买中的议价能力又很低,再加上市场食材价格不透明等等,长期以来都是中小餐馆采购的痛点。
在美国市场,餐饮供应链市场领先者 Sysco较早进入这个行业,目前年营业额为444亿美金,占据市场的25%的份额。但在中国,餐饮供应链领域并没有出现一家知名大企业。
用邦大厨CEO胡智海的话来说,农贸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买卖双方非常大、非常零散,非常需要一个互联网平台工具,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对创业公司而言,他们能做的就是为这些B端的中小餐馆提供一个采购管理平台,他们有集中优质的采购渠道和服务商,满足商家不同的采购需求,同时为商家提供定时配送。而集中采购的话,会为商家提供相对市场较低的采购价,可以为商家节省一大块成本。
这些创业公司在平台方向上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移动平台,这也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关。而不同的创业公司,在餐饮采购链服务方面,又会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
(1)B2B自建物流模式
主要有链农、美菜等创业公司,主要面向中小餐馆,为他们提供原料预订、分拣、配送等服务。这种模式较重,不易快速发展。而众美联是由小南国、外婆家等发起,国内200家中大型连锁餐企参与的采购联盟,主要联合会员企业采购降低成本。
(2)B2B平台模式
主要面向中小餐馆,为他们搭建原料采购平台,商家进行自提。以大厨网为例,暂时不做配送服务,可以很快在全国复制,迅速打开全国市场。但后期的话,相信大厨网也会增加配送服务,才能使服务更完善。
(3)B2B+C模式
主要面向中小商家,线下生鲜店 2C 零售自提的模式。也就是既为中小餐厅进行配送,同时也通过线下生鲜店来对周边社区用户进行自提销售。
以小农女为例,小农女在创业前期,主要做餐饮B2C模式,直接为C端消费者提供食材服务,在这一尝试失败后,小农女转型做的是Farmlink(链农) + 线下生鲜店2C零售自提的模式,也就是既为中小餐厅进行配送,同时也通过线下生鲜店来对周边社区用户进行自提销售。
O2O供需两端还有匹配难度
餐饮行业本身就是传统行业,有着诸多弊端和行业传统,虽然移动平台能给餐厅带来很大的便利,但面向中小型餐馆进行市场开发时,有难度。
首先,中小餐厅,规模小,人员构成参差不齐,信息化程度不高,旧有的管理习惯,采购习惯,很难被打破。
其次,平台管理与服务跟不上。目前来看,这些餐饮后市场服务平台对商家管理和货品管理模式还比较简单,包括相应服务也没有跟上。
还有,烧钱竞争太激烈,相对于餐饮前端面向C消费者,后端服务,更容易被复制,所以需要迅速铺开占领市场,再加上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看好,必定会用烧钱竞争,来扩大市场规模。
最后,供应商质量把控很重要。当中小餐馆把采购需求都交给这些服务平台时,平台就要对食材质量进行把控,能否找到既便宜又优质的供应商成为关键。
对于餐饮业来说,这种面向B端的采购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家的痛点,提高了餐饮行业的运营效率。而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商业模式能否盈利,以什么方式盈利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