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李江涛教授在央视点评协调发展的理念。这次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理念。这对于“十三五”规划必将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大健康稳步的发展。
李江涛教授指出: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需要全面发展,咱们经济追求的目标,是要追求速度和质量背后有一个平衡性、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如果是不平衡不解决,短板不解决,这个时候实现的速度,它也不能完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我想这是提协调发展这样一个理念的初衷。
李江涛教授指出:现在在华南地区,广东在搞贵州广西和广东这样一个联合,所以说它们之间通过强省去推动弱省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一个协调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一个应用。所以中国到这个时候,就必须重视和运用协调发展理念,来建立国内经济各个区域的一种平衡的发展,使强弱之间能够共同进步,这是协调发展它的一个时代背景。
李江涛教授指出,在政府的政策要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协调,有针对性,在这个执政的过程中,服务的理念和老百姓的需求要结合,那么老百姓在为这个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他需要享受和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那么这也是协调发展能够实现的目标。
以下是央视的采访的全部内容:
五中全会公报解读: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
何岩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创造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不断显现的成长的烦恼。
天亮:从区域差距到城乡差距,再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同步,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暴露出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更催生着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何岩柯:身处十二五、十三五交替的历史新方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正式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解说:全会公报要求,协调发展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这种全面发展,实际上它代表了我们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个发展它不是某一个方面的。比如不是单独城市的,或者某一些区域的,或者是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等等,而是一个全面的发展,而且它是包含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提高。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想“十三五”期间这个发展,它不仅是一个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长期量的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些质的重要变化。
解说: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哪些是重大关系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其实协调发展的内涵还有很多,像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等。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江涛:它要解决一个问题是什么呢?经济需要全面发展,咱们经济追求的目标,是要追求速度和质量背后有一个平衡性、可持续性和协调性,那么如果是不平衡不解决,短板不解决,这个时候实现的速度,它也不能完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我想这是提协调发展这样一个理念的初衷。
五中全会公报解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重中之重
何岩柯:那么在协调发展的所有重大的关系中是不是还有更为迫切的问题呢?
天亮:专家说,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协调发展这个关键词中的重中之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在协调发展中,其实最重要的一个是城乡协调发展,一个是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因为城乡的协调发展,涉及到两大群体,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城市居民,在两大群体之间的这种协调,就是一个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以前老是说城乡差距大,城乡差距大就是因为城乡发展不协调。
解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又是中国当下薄弱的一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即使我们经济可能保持比较好的发展,可能我们也会发现在相当一部分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受到一些历史的,自然条件的,还有文化的一些约束,那个地方,可能还是排挤在经济发展之外,所以这次我们这个五中全会就特别强调了要共享发展,实际上就是其中要彻底解决这7000万人的这个收入差距,还有他这个贫困问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主要是在医疗、教育等等,这些领域进行加大投入,保障这些公共基础设施,能够提到一个应有的水平。
解说:城乡差距大怎么办?解决方法纷纷亮相,必须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困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我们人均GDP,还有GDP的总量,还有人均的收入,可能都翻了两番了,不同收入群体的人,都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实惠,那么这个也是涉及到我们每个老百姓的利益。
解说:不仅要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问题,还要解决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也要推动协调发展,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题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江涛:现在在华南地区,广东在搞贵州广西和广东这样一个联合,所以说它们之间通过强省去推动弱省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一个协调发展理念的在实践中的一个应用。中国到这个时候,就必须重视和运用协调发展理念,来建立国内经济各个区域的一种平衡的发展,使强弱之间能够共同进步,这是协调发展它的一个时代背景。
五中全会公报解读:协调发展将给百姓带来美好愿景
何岩柯:虽然协调发展感觉上是国家的宏观大政策,但实际上它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天亮:实现了协调发展,会给百姓带来怎样的愿景呢?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老百姓来说,很简单的两条,第一,我要有稳定的工作,第二,这个工作还有比较高的收入,那么第三条呢?我生活的这个环境是比较好的。那么如果说我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工作,我也希望我的社会保障水平,能使我过上最低的一个生活水平。
解说:工作、收入、环境、社会保障,满足这些主要条件,将会实现我们全面发展的目标,也就是共同富裕,而协调发展会为这个目标带来什么呢?专家说,实现了协调发展,社会制度将日趋完善,市场活动有序规范,带动国民素质提高,从而支撑产品制造、服务水平的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会进一步提升,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整体的变化,是一个联系在一起的变化,那个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个人的这种素质在明显地变化,个人的需求也在明显的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在明显地提升,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水平也在明显的提升,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我想这个协调发展,最后给我们展现出来一个前景,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整个社会跃入到一个更高的层级,更高的发展阶段的这样一个全面的改变。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江涛:政策要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协调,有针对性,在这个执政的过程中,那么服务的理念和老百姓的需求要结合,那么老百姓在为这个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他需要享受和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这也是协调发展能够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