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经
原著郭璞
注解徐政扬
徐政扬序
葬经作为一部形势派的经典代表大作,其内容虽然数字不多,但是每字每句讲述出风水的形局关系,天地自然奥妙,大凡风水之术,不外二种做法,一为形势二为理气,形势是体,理气是用,无形体便无法理气,这点的认识非常重,认识到这一点就认识到如何理气,理气并非五行八卦这些单纯的理气,形气相感发生万物,这是风水的根本,不可不知。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
注解:葬者,藏也,郭老先生说,凡人死后下葬于地,是叫收藏的意思,即然是收藏,就必须要找一个适合收藏的地方,就如,我们收藏其它物品一样,你要收藏食品,必须要保证其不能腐烂,这样才算是做到收藏,那人死以后,应该收藏于何处,后句讲,乘生气也,人死以后收藏的地方要能够纳到生气,何为生气,生气者为生养万物之本,人死后下葬于地下,大地土壤是万物生气之本,这一块地必须要能够生养植物,因为如果连植物都不能在其地存活,说明此地土壤不宜种植,那先人下葬于此一样不得安生,因为人也是地球上一个生物,我们也生长在这块大地上,所以我们与其它动物与植物的生命本源无异,只是生活的方式不同而已,所谓生气是指土地要肥沃,不可以过燥过湿过寒过碱,其土壤中的温湿度要适中,这样才有利于收藏遗体,先人遗体与后人同气相感,如果不得生发之气,则果受接于活人,其理一通,如果先人遗体受到燥湿寒碱之气同气相感,受果于后人,其理明也,风水之理乃自然之理,所谓万法归一,也是指最终归于自然本源,经说之理为人间法理,诸多后人末学为何欲盖弥彰,此误人也。
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注解:宇宙中阴阳二气是根本是根源,此二气可为风雨,因阴阳相交而成犹如正电与负电相交,阴阳交融,化为雨露,降于大地,行乎于地中,可滋润大地生物,此段告诉了我们,风水是靠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结合,就像大地生灵植物一样,干旱之时需要靠雨水生养,雨水下降于地中,水土相交就如阴阳相交,这样才能生育大地生灵百物,一句话道明了宇宙阴阳的重要性。
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
注解:人的身体受之于父母,父母精血而成人,遗体受地中生气所滋养,后人得其生气自然发富发贵,所谓,生者,为后世生人活人,是因父母精血气之所聚,方能凝結成体,而先人死者,此气并未消散,独留在遗体骨骸之内,所以下葬后,其气可以纳骨之中,而下葬后得生养之气,以荫后世之人,为何先人遗体有与后世之人有这样的关联?
是因,气感而应,父母受胎于子孙,有同气相感,就像有铜器产于山西,而山西山崩,铜钟虽在很远的东方,一样可以响而东应,是因为同气相应于母体,从这种现像可以得知,先人遗体以母为最重,影响最快最重,虽然植物的果实,藏在室内,并未长年见于阳光,但是等到春天之时,此果实一样会发芽,是因为其果与四季的天气有同气相感,所以先人遗体受于地中生气,以同气相感的原理,荫佑于子孙后代。
一个风水环境,一样有气感之说,这种气感吉凶发生最速最准,风水考查不能不知。
生氣行於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使。丘隴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
注解:生气行于地中,是行是止,所行之气是何形势,皆因地之形势,地势高而气高,地势低而气低,气因形势而变化,通过山脉的势,可以观查气的旺衰深浅,了解了气之深浅,下葬遗体才能保证是否能得生气,有了势的变化,才能知晓此地所行之气是旺是衰,可用山势及万物观查判断。
不管是山区之龙,还是平原之地,地中之气皆有随龙而行,因势而变,龙从主脉发源之后,会形成很多的支脉,这些支脉可能会形成山势,也可能中间会有平原地带,我们看到的只是大地脉络的表面,其平原一样是大地脉的一个阶段,所以其气一样存在于地中,不可忽略不计。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注解:气乘风则散,所以大地要四兽得宜,才能藏风聚气,如果一个穴不能藏风聚气,即使有结穴也是无用之穴,界水而止,是指龙脉前面遇到水聚的地方,就要结穴,开屏结账,所谓风水是因龙脉遇水而停止,在此结穴成地,在地表之上有四兽与其它星曜护卫才能使穴被劫,穴不被风水消败,之所以称之风水,是因为,结穴成地后,外界有自然条件侵害,天有风雨变化,为敌,而地要结穴,需要遇水止脉,二者合为阴阳,一吉一凶,符合自然顺逆之机,万事万物不可能只有吉无凶,吉凶同在,阴阳同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阴阳相交,而成风水之意,风水大可讲天地阴阳配合,小可言一山一水影响。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何以言之,氣之盛雖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經曰:外氣橫行,內氣止行,蓋言此也。
注解:风水之法得为上,藏风次之,为何得水上而藏风次之,因为生气旺盛而流行,升而为雨露,此为气之旺盛,即使如此,其生气还有余气,虽然其生气可为雨露外溢之气,但是深层之气还是会有聚,并非全部发散于流行的外气,不管外气如何,其内还有余足的生气,得水则可以停止此生气在次发散,以达到聚气功能,次后在收流行之气,则为藏风,内外结合,阴阳共融。
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夫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故藏於涸燥者宜淺,藏於坦夷者宜深。經曰:土形氣行,物因以生。
注解:生气深浅得宜,则风水自成,自能得生养之气,所谓深浅是指,遗体下葬的深浅,地有燥湿高平之分,所藏于涸燥的地区下葬宜浅,藏于平原之地,地气较深,下葬也宜深,这样才能乘生气,因气要靠土来运行,有土才能有气,而土的性质直接影响了气的运行,而水者要靠气来运行,有气之地才能有水,所以深浅须要看土壤燥湿高低。
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宛委自複,回環重複。若踞而侯也,若攬而有也。若進而卻,若止而深。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土厚水深,鬱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注解:地势自昆仑发脉,起伏委婉,东西南北均有山脉,在山脉行走之时,就像人子离家之情,要回环向祖山,此为祖与支脉有情,有时停留,有时回顾,似进又似退,似走又似停,此为祖与子成阴阳,进退之中停止之时,脉积水深,生气旺盛,山上草木茂盛,遇水而停,山形停止,生气蓄存,此地肥沃,气壮水蓄,阴阳交和,结穴正宗,为上地。
本句讲的是大地的行走如何结穴,如何从山体看生气旺盛,如何辩龙之真假,辩龙之真假是否旺盛则由山势水聚生气来定。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鐘。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助,回復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凶。
注解:大地贵在平原,土贵在有支脉,论大太极者,平原也是大地的其中的一个小块,所以地贵在平,土贵在有支是因,土有支脉,说明其内部的气充足有能力在次发脉,所以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观查支脉的方法,是要看其隐隐隆隆的起伏行走,地有吉气,土才能随其行走,才能发脉,支脉有停止时,水聚之地,山势的变化以形护佑,对祖山有走有望,有行有顾,这种大地找平原之地择法而葬永吉无凶。
夫重岡疊阜,群隴眾支,當擇其特。大則特大,小則特小。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注解:在所众我的山群里,众多的主龙支龙山脉中,如何择日,如何选择谁优谁劣,此时应择其物别,特别有二种法式,一为众山之特,二为局部之特,所谓众山是指大面积的选择时,找其众多的山群一个特别的山,选择后,应看其形为何形,势为何势,内外是否有情,所谓局部之物是指进其山中,找到结穴之地,以观其周边砂水之形势,主客是否有情,是否有形煞冲射,以辩有情无情之局,如果这些全无,则不能下葬。
夫壟欲峙於地上,支欲伏於地中。支壟之止,平夷如掌。故經曰:支葬其巔,壟葬其麓。卜支如首,蔔壟如足。形勢不經,氣脫如逐。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壟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侯虜有間。
注解:大凡下葬遗体,选择地势方位时应遵循二种情况,一是主龙高大有力在于地表之上,而支龙隐伏于地中,支龙所止之时,其地平,所以下葬在支龙要葬其顶处,龙要葬其脚下,卜支如首,蔔壟如足之说,所以下葬要辩其龙与支龙之形,辩明龙法,才能理其吉凶,不然福祸差别之大,审龙之势,观龙之形,主脉与支脉因为生气不同,而不可一概而用。
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闔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經曰: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注解:山者,势险者多,择法下葬,本是要探生气所来之方,要乘所止之处下葬,更要观查哪里废,废弃者不得生气之处不可下葬,要择旺相之处,这样才能避其地理所害,气浅则浅葬,气深则深葬,阴阳开合之间是下葬之根,更要五行相生,外避八字吹穴,内要五行相生,不可以犯相克,风水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光下临,地德相应,阴阳相和,五行生克平衡,四季变化得宜,才能改天命。
上地之山,若伏若連,若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橐之鼓,若器之貯,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
注解:大凡贵气的地方,其龙脉自发脉而来以若伏若连,起伏道绵自很远的地方而来,就像水的波一样,这么柔和,又像马之驰一样快速,一会奔跑,一会停卧,时有行万里之久,时有停留休息,有时飞腾盘旋,有时似禽伏静有时似兽蹲岗,以上所言为说明龙脉行走的形势,动与静之间的看法,真龙来自天际,中间无限延绵,如能像上述一样此为真假,如果反之,则不为真假活动。
天光發新,朝海拱辰,龍虎抱衛,主客相迎,四勢端明,五害不親,十一不具,是謂其次。
注解:风水之法以龙真穴正为重,次重龙虎玄武朱雀护卫于穴,龙虎要护穴,玄武要前进,朱雀要相迎,此为四兽有情,内局五行不相克,此为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