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代表着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自由贸易区,不是指在国内某个城市划出一块土地,建立起的类似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实行特殊经贸政策的园区,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涵盖所有成员全部关税领土的“大区”。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和保税区的区别体现在功能上:保税区只能对区内货物进行仓储、中转、展示及做简单处理比如包装,但不包括加工制造,出口加工区才能从事加工制造,而自贸区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功能。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以全面开放对接全球化目标的试验区,自2013年9月29日成立以来,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及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历史使命,同时,通过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开放、服务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推进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和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多年来来,自贸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5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服务全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首先,上海自贸区建设实际上是中国主动选择的一个新的开放试点,其核心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速。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自贸区建设需要政府将市场行为的主导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推进税收改革,因此,自贸区建设将会带动并推进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同时,这些改革举措可为全国性的改革提供巨大的示范效应,在这个进程中,改革红利将会逐步释放出来,最终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其次,自贸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引擎。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近年来,我国外贸大幅回落,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合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加速资源要素的流通也势在必行。建立自贸区有助于提振外贸,稳定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自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以来,各项金融创新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斐然。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基本形成以宏观审慎管理为基础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6年5月底,浦东新区银、证、保类持牌金融机构达924家;新兴金融起航基地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目前,浦东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达7512家,其中各类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5227家、财富管理机构546家、融资租赁企业1739家、小额贷款公司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0家;各类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达2132家,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新增1000家金融专业服务业机构”的目标。同时,金融机构向区内集聚效应明显,今年1—5月,区内新增持牌金融机构28家,较年初增加3.6%,增速比全区持牌金融机构增速快1个百分点。
目前,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陆续入区运营,“黄金国际板”稳定运行近3年,业务量稳步增长,截至今年5月,累计成交5805吨,交易金额达1.39万亿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完成原油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沪港通”的正式启动,为对接与打通沪港金融市场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推出“科技创新板”;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成立;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设立方案已基本确定,正上报审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基于FT账户的自贸区不可交割利率互换(NDIRS)产品上线。
金融开放创新取得多项成果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推动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一行三会共发布了51条金融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以及13个细则文件。2015年10月迄今,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一行三会发布了进一步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40条”意见(“金改40条”)及3个相关细则。截至目前,一行三会发布的“51条”政策已基本破题,“金改40条”政策正在逐步推进实施,其中,已有19项政策通过出台细则或推出创新实例的方式取得突破;5项政策已初步拟定细则,正在推进中。此外,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还陆续发布了6批、65个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
在“双自联动”的背景下,浦东也在不断深化金融创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例如,不断优化上市工作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合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截至今年4月底,重点拟上市企业共268家,比2013年底增加194家,呈爆发式增长。再如,不断深化银证合作工作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截至今年4月底,通过金融服务窗口累计服务企业2495家,为1159家企业落实近79亿元贷款;有1643户企业申请参与小微企业信用贷试点,856户企业获得银行授信额度,授信总额近19亿元。
在自贸区为金融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金融业对自贸区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统计显示,2015年,浦东新区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55.89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同比增加6.07个百分点;金融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50.7%,占浦东新区生产总值的26%,占浦东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6.16%,各指标较2014年均增长显著;全年对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2.21%,同比提高22.21个百分点。
而此次新建立的七个自贸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各地自贸区都有基于其地理位置的不同功能定位。譬如,上海作为自贸区样本,定位于国际金融中心,打造对外资本账户通道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天津定位离岸金融和融资租赁,辐射京津冀,对接中韩自贸协定;福建主要发展对台贸易和东盟贸易;广东对接港澳服务业。辽宁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浙江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就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
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湖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重庆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四川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陕西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自贸区的建立貌似又是一阵“风”。“风”即将来的时候,有分析机构建议“掘金新增7大自贸区概念股”。但是,一定要牢记,“股市有风险,投资城谨慎”。
宏皓教授表示,通过对多方面对上海自贸区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到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各种政策优势也将使自贸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自贸区的成立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改革,也影响着中国国际经济法制的变革。上海自贸区试点的成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可复制可推广的自由贸易区必然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
虽然以后也会许多困难与挑战,但从现实来看,只要处理得当,经济转型的结果自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自贸区的发展,都将会引领中国经济有新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国金融家俱乐部成员(中国金融家俱乐部.cn)达到1350家,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方政府在内。宏皓教授着力于帮助地方政府布局互联网金融发展,而地方政府也需要依据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进行深入的调研、布局,有限、有效投入;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更多地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引导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风控意识及反应灵敏的优点,在降低投入及风险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2015年12月27日,中国金融家俱乐部主席宏皓一行考察黑龙江木兰县融资和经济发展环境。木兰县领导、项目建设重点部门负责人、园区重点建设项目企业负责人就如何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创新企业经营转型模式,如何打造产品名牌效应进行座谈。宏皓教授从政府和企业融资渠道战略、开发互联网金融投资渠道的前提条件、国内新兴热门产业项目的开发定位、市场化产业基金运转投资形势几个方面发表学术见解。中国金融家俱乐部致力于为地方政府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扩大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积极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将协助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也将推进更先进的城市管理模式。中国金融家俱乐部是企业家整合金融资源的中国最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