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起,中国股市正式进入熔断机制时代,也就是实施盘中暂停交易新机制。从1月4日的实际市场的交易情况来看,沪深300指数在1点12分时下跌了5%,触及首个熔断点要停市15分钟后,在复市后6分钟进一步跌至7%,迫使全日停市,令笔者震惊。
我国之所以引入股市熔断机制,是因为2015年6月发生股灾之后,中国监管部门参考发达市场欧美股市的经验,在股市指数出现剧烈的震荡时,强制停市以便让这种剧烈震荡的市场冷静下来,稳定股市。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不容乐观。股民不禁思考:其他国家的股市熔断机制是怎样的?我国股市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咂舌之怪现象?
从世界范围来看,采取熔断机制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措施。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有触发熔断的限制。“熔断”制度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熔而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美国纽交所最早于1988年实行了挂钩道琼斯指数的两级熔断门槛。之后证监会于2012年把基准指数修改为标普500,修改熔断机制为三级,熔断门槛分别为7%、13%和20%,一旦触发7%和13%时,则交易暂停15分钟。当触发20%时,则直接休市。
新加坡交易所2014年2月开始在证券市场实行的熔断机制就属于后者。新交所的公告显示,熔断机制将适用于约占新加坡股市交易量80%的证券,包括海峡时报指数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指数的成分股等。根据规定,当上述证券潜在交易价格较参考价格(指至少五分钟前的最后成交价)相差10%时,便会触发熔断机制,继而实施五分钟的“冷静期”。“冷静期”内股票仍可继续交易,但价格波动范围限制在10%的波动区间内。当“冷静期”过后,交易恢复正常,新的参考价格也将根据“冷静期”的交易情况而定。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股指、TOPIX股指期货等均设有熔断机制,规则为以股票期货价格为基础,当价格超过规定上下限,期货交易将暂停交易15分钟。东京股市还同时设有涨跌停价格限制,与熔断机制配合监管市场风险。
韩国股票和期货市场均设有熔断机制,分为强制性熔断和选择性熔断。熔断机制每天只实施一次,在下午2:20以后不再实施。熔断机制的启动条件如下:如果韩国股票综合指数(KOSPI)较前一天收盘价下跌10%或以上,并且这种下跌持续一分钟,股票交易暂停10分钟;如果交易量最大的期货合约价格偏离前一天收盘价5%或以上,并且这种价格变动持续一分钟,期货合约停止交易5分钟。
机制摆在那里,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机制所带来的效果和结果。比起中国股市实行熔断机制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就两次触发,美国的熔断机制实施至今仅触发一次,是在1997年10月27日。韩国也仅触发过三次,分别出现在2000年4月17日、2000年9月18日和2001年9月12日。
另据可靠数据显示,4日由于熔断机制引发的中国股市暴跌,再加上中东局势紧张,国内经济数据不如预期等消息的影响,不仅让中国股市“血流成河”,也让2016年首个交易日全球股灾重起,蝴蝶效应尤为强烈。4日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及印度股市收盘都下跌超过了2%;4日下午欧洲股市开盘,也出现全面重挫,德国DAX指数更是暴跌超过了4%以上、法国CAC指数及英国富时指数都下跌超过了2%;美国道琼斯指数开盘也大跌2%以上,最后以下跌1.58%报收。可以说,尽管1月4日全球股灾不能完全归结于中国股市实施熔断机制,但是由此引发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股民的心理因素?投资市场的情景?还是中国股市的制度?值得深思。
客观看来,实施熔断机制在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结果。欧美市场能够真正达到让股市投资者冷静理性,而在中国市场则会引发更大的恐慌,但这只是投资市场的情景不同而已。实际上,投资者的集体恐慌则是一样的,中国与欧美投资者的集体恐慌并没有多少差别。而且在当前美国股市80%是以程式化交易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上的任何一点恐慌情绪都容易很快蔓延,并由此形成全球股市集体恐慌。
恐慌的股民,疯狂的股市,4日的两次触发熔断机制赤裸裸地将中国股市的制度问题显现出来。甚至可以说是熔断机制在问责中国股市制度!
痛过之后,就该思考中国股市制度到底应该怎样改进和完善?
答案是:在于围绕注册制对过去的一系列制度进行梳理和重构,改变圈钱市的本质,夯实股市的制度基础。
中国股市最大的软肋——制度建设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完善上来。但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形成的思维逻辑和语境依赖,机构也好,散户也好,都似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缺乏信心,而依然在过去的逻辑中寻找虚无缥缈的上涨的炒作题材。
在中国股市,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就是寻找股市下跌的理由。从基本面而言,经济下行的压力巨大仍然是股市下行的主要原因,其他的什么减持禁令的到期,什么注册制改革的利空,什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都不过是短期因素而已。也就是说,这次下跌和以前所有的下跌一样,在一段非理性的繁荣之后,以猝不及防的暴跌作为结束而已。
2016年真正能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元年,中央决定在两年之内实施注册制的决定也让股民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转型的希望。如注册制一旦真正推行,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一次颠覆性的制度重建,也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本质的嬗变。以前的圈钱市,行政市,政策市将回归至投资市,法治市,包括退市、集团诉讼、监管、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收购等一系列制度脱胎换骨的变化。过去这些制度尽管存在,但在市场圈钱市的本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大多成了摆设。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不是没有制度,而是缺乏对制度起码的敬畏。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市场,一个缺乏对规则信仰和敬畏的市场,注定是搞不好的。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绝望的关键是制度被凌辱被玩弄,从而使得股市成了一个没有任何规则的屠杀的场所。中国资本市场只有在包括退市制度、集团诉讼等方面构筑起利益保护的制度之墙,才能真正改变圈钱市的本质,恢复投资者的信任和信心。
基于此,未来包括注册制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关键制度的稳步推进,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