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马克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主体地位
当前有一种思潮,认为国际和国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我国应该实现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这种思潮在理论是错误的,有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1、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静止的理论。用发展的观点的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品格。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而且表现在这种理论变成现实以后,由它的继承捍卫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它,并不断在新的基础上形成辩证发展的动态过程。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当成永恒不变的教条,那样恰恰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它总结和概括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各国发展具体路径各异,但是有共同的规律可以探寻,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并不冲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并没否定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反,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应该坚持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此,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不违反马克思主义,反而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
3、指导思想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和概括性,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规律的揭示,是“类”而非“象”,不能把一种具象的思想具体形态当成指导思想。
4、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地位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5、马克思主义不等同于马克思个人的个别观点,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命名,但是,它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个人的智慧成果,而是他与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共同创立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与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并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完善。
从全世界范围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产力: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实行福利社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空前迅猛。于是一些人开始被这些表象所迷惑,但他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原理:资本主义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无法根本上得到解决的。
但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世界的热门话题,甚至刮起了一阵“马克思热”。这一年,位于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的访客大增,《资本论》也引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
2011年,继美国 “占领华尔街”运动之后,德国民众也发起“占领法兰克福”运动,打出了“读读马克思吧!”等标语。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一书中也明确提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在社会历史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领域,对马克思是不能回避的,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阐释得到了历史实践的证实,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当前有一些人只是看到了世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片面地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忽视了其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尝试着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范围是不可能的),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并非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能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只有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才能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科学真理涵盖的范围和领域越广,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越大。马克思主义是对最广泛领域的科学认识,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等各个领域,为其它一切学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中国的农民阶级由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不能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而中国的资产阶级又由于先天不足导致革命的不彻底,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不仅推翻了三座大山,而且带领广大人民努力奋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领域实现了全面发展,创造了“中国模式”,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从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来看,什么时候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发展就快,什么时候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受挫。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唯一正确选择。我们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我们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只能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民族分裂甚至国家解体,苏联解体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潮的多样化。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所在。一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只能有一个,但可以允许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存在。我们应积极探索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在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