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中国地方政府可能还要通过市场举债十几万亿元。巨量供应当前,商业银行议价能力增强,地方政府债券利率开始出现分化,过去所有地方政府共同享受债券低利率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中国财政部今年3月发文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置换高成本债务。中信建投分析师郑凌怡估计,如果在未来5年内完成地方债置换,每年的置换规模在人民币3万亿元左右。彭博新闻社统计,截至上月底,今年共计有33个省、市或自治区公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共计2.859万亿元。
所有中国地方债得到的国内机构评级均为AAA级,但近几个月地方债定价已出现分化。今年8月,辽宁省10年期专项债流标,为今年地方债公开发行来首次,且中标利率落于区间上限。上月安徽省创下40个基点的公开全额发行利差新高。宁夏的7和10年品种与国债利差亦高达35个基点,而利差最低的上海市债券定位在利率下限,与国债基本为零利差。
彭博报道援引分析师评论称,银行等投资机构对不同地区的发行风险开始出现差异化评估,参照因素包括地方财政收入、负债率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前景。以地方财政收入为例,财力越雄厚在省份或地区,在发行债券时就拥有越强的议价能力,从而获取更低的发行利率。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指出:“未来是分化的一个格局,发达省份发的越好,不发达省份的压力越大。”具体来说,以煤炭重工业钢铁有色水泥为资源类产业为发展核心的省份,经济发展压力会更大;而经济结构比较多元化,转型比较成功的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区,未来地方债的发行利率就可能偏低。
此前辽宁省10年期地方债流标时,华尔街见闻文章就曾提到,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李刘阳预计,后续地方债定价将出现分化。把各地财政情况纳入考量、不再一刀切下半年财政稳增长基调已定,地方债与国债的利差将逐步扩大。申万宏源分析师陈康预计,会有更多市场化的定价变化,若真能市场化定价,有望看到地方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这三种利率债三足鼎立的状态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