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亿元债务置换只是第一步,财政部接下来可能动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将债券或收益权做成基础资产,再以信托等形式卖给投资者,进行再融资。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该报由省级债务管理部门获悉,财政部正在准备第二轮债务置换,目前正与全国人大预工委协商。相关人士称,通过发行一般性债券置换债务以后,第二步将是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通过置换债务使地方债务阳光化、正规化之后,就可以选择进行资产证券化,即ABS了。”
该人士以现在财政部鼓励的质押再贷款为例:“中证登出质押条款,许多拿了城投的债券并不是完全持有到期,在很大程度去质押,再获取流动性。”
证券化的关键是基础资产的质量。上述报道称,业内人士认为,地方债的偿债能力还比较有保障,证券化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方式,增强了地方债购买方的流动性,反过来也促进地方债发行。
所谓债务置换,就是在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的基础上把原来融资平台代表政府的理财产品、银行贷款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低成本、期限长的债务。今年3月,财政部批复1万亿元债务置换额度。当月末,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视发债情况,有可能进一步置换。
中金研报测算,即使扣除地方政府债券和预期债务应付未付款和其他借款,今年地方政府也需处置2.9万亿元的到期债务。而1万亿元置换无法覆盖这些到期债务,所以还需采取更多措施。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赵全厚认为,除了发行一般性债券进行置换,直接债务置换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规范的方式,把原来的直接债置换出来,债权和债务关系不变。从以前的贷款合约变成债券买卖”。
民生宏观研究团队此前评论认为,财政部要求更多债务置换,可能会倒逼央行加大货币宽松力度。而在上月末,华尔街见闻援引德意志交易所旗下的MNI通讯社的消息称,中国央行在考虑采取非常规措施,包括直接从金融市场购买地方政府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