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大片《阿凡达》的上映,给电影时代带来了划时代的感受,IMAX3D荧幕的亦幻亦真,令《阿凡达》迟迟难以下线,难道《阿》的魅力只限于技术的飞跃与感官的刺激?噢,没有。关于《阿凡达》,其实,正如契诃夫所说的那样,“这仅仅只是开始,一切离结束还远着呢!” 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早被“大片”弄得厌烦,《阿凡达》刚刚出来,原来以为也不过是一部被炒作得很厉害的商业影片而已,并无心去一睹为快。“你不知道如今的电影已进入了前《阿凡达》时代与后《阿凡达》时代了吗?”在朋友的不断催促和建议下,算是去体验了一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好个《阿凡达》,它的确并非仅仅只是创造了票房的奇迹,它还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这是一部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影片。 《阿凡达》满足了人们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影片的内涵,但它绝非是一部教训你“莫当钉子户”的娱乐片,《阿凡达》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返魅”或“复魅”理论,就是要重新审视那些过去被看做是野蛮、落后的东西。影片中那些纯朴善良的Na'vi人就很像我们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用看似原始、野蛮、落后的智慧颠覆了人们一直追求的“先进”、“文明”。如果你对西方哲学文化有一些了解,你就会知道电影《阿凡达》中的很多名词都是有原型的,比如那个美丽神奇的星球叫做“潘多拉”,在西方神话中,“潘多拉”本为“一切灾难的、落后的东西之传播者”,但《阿凡达》恰恰用的是它的反义,反而是现代社会应当回归的东西,而“阿凡达”也是“神的化身”或“与神同在”的意思,正因为如此,“潘多拉”的Na'vi人最终才可能在战斗中取胜。 要美丽的花儿永远绚烂地绽放,我们就得返回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是人类一切神圣文明的根源,《阿凡达》指向是“根”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