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海尔被夸得太多,以至于人们习惯性地起了疑心。考虑到有安然、银广夏的案例在前,这种疑心显然不是多余的。最近一期《商业周刊》称,市场人士怀疑海尔集团的获利前景,可由于海尔透明度不够,外界很难了解海尔财务方面的真实情况。本文先置疑其多元化策略、市场占有率,再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较为透明)及同业比较等入手,力求帮您解开“海尔谜团”。
一、不算成功的多元化策略
海尔集团自称拥有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但其中只有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传统保留节目”算得上是主导产品,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集团多元化策略下发展出来的新产品,如电视机、洗碗机、电脑、手机、电热水器、整体厨房等,绝大多数未能取得佳绩。有的产品产值低,无法有效地启动国内市场,如洗碗机等;有的产品做了四五年,仍未能挤进同行业前五名,如电视机、电脑等。被海尔上下寄予厚望的手机项目情况也不太好。GSM手机不仅抗不过洋品牌,就是与国产品牌波导、TCL、科健等相比也略有不如。CDMA手机设计产能号称超过百万部/年,可现在利用率极低,出货量屈指可数。——海尔还因此与联通闹了别扭。
海尔的品牌很有知名度,市场运作能力也强,企业管理水平较高,但靠这些就能保证其多元化策略成功么?事实告诉我们,海尔交出的答卷得不了高分。海尔早期能够顺利地将产品线从电冰箱扩展到洗衣机、空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中国家电业利润率高,竞争不甚激烈,市场有空白。90年代后期至今,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尔依着扩张冲动盲目杀入这些领域,立马就碰到麻烦。——它的能力没有想象中强,它没有机会做到市场前三强。按照海尔所崇尚的GE韦尔奇的理论,做不到前三强,就得关张、弃子。可海尔没有这个勇气。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形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尔的“全球五百大”情结在作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