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淼清,魏淼清讲师,魏淼清联系方式,魏淼清培训师-【讲师网】
电力\能源\安全\法规\党建\演讲\营销\多媒体\软件开发\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魏淼清:标注治国理政新高度
2016-07-01 2725

(一)思想的力量,总能穿透迷雾,标定前行的方向。

  这是一个大发现的时代。去年7月,历经9年漫漫旅途,跨越48亿公里,“新地平线”号终于一睹冥王星真容。今年2月,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从爱因斯坦提出这一概念算起,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年。科学的执着,百年的洞见,折射的正是思想的分量。

  不久前,一场围棋的“人机大战”,再次验证了这一点。“阿尔法围棋(AlphaGo)”四胜世界冠军李世石,让人工智能达到一个新高度。然而,不管赢的是棋手还是程序,最终胜利的都是人类的思想。

  发展如征途,治国如弈棋。对于行进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而言,思想的引领尤为重要。

  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与今年两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都写入了这样一段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一个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体系,日渐清晰。

  有学者曾说,中国未来十年的经历,会是一部全球瞩目的大片,剧情的每个起伏都不容错过。观察中国治理、理解中国发展,首先就要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条主线。

  (二)观念的更新,往往是现实变化的先导。循着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我们能发现——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十三五”规划全面展开,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最后时段,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只有5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已经全面开启。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面临复兴之路的“关键一程”。

  这也是一个关键的空间点。我们身处一个变革的世界,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们的战略机遇,已从加快速度的机遇变为加快转型的机遇,由扩张规模的机遇变为提高质量的机遇。

  时间与空间标注的方位,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走向。60年前,“一穷二白”的我们可曾想到,今天需要压缩的钢产量已经超过1亿吨?50年前,人均GDP250多元的中国可曾想到,这个数据半个世纪里将增长超过200倍?30年,城镇人口增加超过5亿;20年,老年人口增加1亿多;10年,13亿中国人几乎人均一部移动电话,6.88亿中国人变成了网民……抬头张望世界,是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每年数十万亿元规模的进出口贸易,上亿人次的出入境人数,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向……

  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这一代人手中,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迎接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中国呼唤一次思想的革命、观念的升级。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理念科学,发展才能蹄疾步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破重围;“战略是发展的规划”,战略得当,未来才能行稳致远。执政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治国理政需要与时俱进。在新起点上,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以什么样的思想支撑,以什么样的战略筹划,才能把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既取势、又取实,三年多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展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直面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大课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发展方位有新判断、对发展路径有新思考、对发展目标有新部署,在变和不变中把握住了治国理政关键。

  (三)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三年多来,中国给世界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这个国家正处于又一个历史关口。如此多的改变在发生,如此多的力量在汇聚,让“这三年”成为一个特殊的时间单元。西方媒体也觉察到,“最好还是研究一下中国戏剧般崛起背后的理念”。的确,改变、发展与行进的中国背后,是理念的变化、思想的更新、战略的升级。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集中的体现。

  以“中国梦”标定民族复兴总目标,以“五位一体”展开中国发展总布局,以“四个全面”明确改革发展总战略,以“两个一百年”确立中国前进大坐标,以“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大逻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大变革,以“一带一路”携手世界共同圆梦,以“命运共同体”展望人类未来前景……这些新理念,奠定治国理政的格局,体现因时而动的抱负。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这些新思想,确立治国理政的基座,体现运筹帷幄的智慧。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区域发展战略,以自贸区建设完善对外开放战略,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开启改革强军战略,以“互联网+”推动网络强国战略,以分类施策落实精准扶贫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战略……这些新战略,丰富治国理政的路径,体现掌握大势的境界。

  马克思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三年多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自信、总结中国经验、增添中国优势、完善中国道路,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上实现了新的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四)治国理政的体系是否科学,可从两个角度考量:怎么看?怎么办?前者是认识论,决定着判断力;后者是方法论,体现了行动力。

  看似平常的问题,放在治理中国的语境中,却变得不那么简单。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差距达一个世纪”;13亿多人口,比美日德法英人口总和的两倍还多,治理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国家,如何确立认识事物的根本标尺?从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到人口红利的“刘易斯拐点”;从国际政治的“修昔底德陷阱”,到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律”,面对各种挑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抽丝剥茧,实事求是。审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怎么看”与“怎么办”这两个问题上的回答,彰显强大的思想力量。

  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认识论。“我们中国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总书记反复强调“问题意识”。谈及干部作风,列举“四风”种种表现,警告若任由蔓延就会“霸王别姬”,由此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刮骨疗毒打虎拍蝇、持之以恒改进作风;论述环境保护,坦陈“希望雾霾小一些”,告诫“不能欠子孙债”,由此重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讲到法治建设,直言存在“吃了原告吃被告”,有人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由此要求司法人员“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将法治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及时发现问题、坦诚提出问题、深入研究问题,让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终指向科学地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以大势为依据”的方法论。“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势”、重视“势”。取势就是合乎规律,顺势就能占得先机。认识改革意义,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大势、看大局”;厘清工作思路,要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发展机遇,提出“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判断世界形势,强调“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这样的“势”,是历史大势,既有近期冲刺的目标,更有长远发力的方向;是发展大势,既有发展规律的认识,更有发展趋势的前瞻;是世界大势,既有放眼全球的视野,也有立足中国的务实。“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做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让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引领方向、标明路径。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从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出发认识中国、发展中国,表达鲜明的中国立场、构建系统的中国话语。立足中国脚下的土地,强调把中国视为五千年历史的连续体,主张“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从中国梦、中国道路,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这样的价值遵循:中国的现代化只能基于“中国自己的条件”,而不是其他的抽象理论或别国经验。

  既有一以贯之的历史传承,也有守正出新的时代创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立足我国发展方位的时代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特色、破解当代中国面临发展难题的实践特色,具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品格。

  (五)每个国家的崛起,都会面临一些“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三个:如何认识历史,在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上嫁接现代文明?如何认识世界,让一个独具特点的大国汇入世界体系?如何认识自己,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回望过去,正是因为回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开创出一条引领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当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这样的追问就更为迫切:怎样确立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并以中国道路的自我完善,去实现现代化后半程的惊人一跃?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传统与现代是生生不息的连续体,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要割裂传统,而是要让五千年文明之根吐出现代新芽。论述中国道路,立足“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思考治国之道,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描绘中国梦,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核心价值,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激荡。

  “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中国与世界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驳斥“修昔底德陷阱”,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批驳“文明冲突论”,以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一带一路”带动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以积极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国的安定,离不开世界的稳定;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的发展,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的是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自信与自省始终是中国道路自我完善的动力源。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总书记反复强调对这“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增强自信,才能让中华民族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让社会主义中国有“风景这边独好”的底气。勇于自省,才能让改革开放有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自觉,让社会主义制度有自我完善的动力。直面问题,彰显优势,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的是自信与自省的互动。

  从“时间进程”中把握传统与现代,从“空间格局”中审视中国与世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世界意义与发展脉络。

  (六)在一所大学的中国研究课程中,教授第一节课就向学生强调,理解中国要注意三件事:中国非常大!中国非常非常大!中国非常非常非常大!的确,中国那么大,人类社会既有的治理模式,在这里都可能“失灵”。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3年多时间,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理论引领实践,让中国在历史的脚本里续写辉煌。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基于对制度特点的把握、对治理规律的理解、对发展属性的坚守,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应运而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坚持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了政治制度的引导力。不同于很多国家,中国的发展之路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团队”。坚持党的领导,使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奇迹最深层次的密码。把党的领导放在更加重要的核心位置,让我们的制度既高效又灵活、既民主又集中、既多样又团结,有利于锻造坚强的政治领导力。

  强调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个作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治理方式的务实性。20多年前,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开始了“历史性结合”。十八大以来,我们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得市场的活力充分迸发;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把市场能办好的事交给市场……两个作用的充分发挥,激发了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

  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了社会主义根本属性。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的发展话语中,“以人民为中心”是永恒的价值底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是要打掉隔开党和人民的“无形的墙”……“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标定改革发展的价值核心。

  中国走到今天,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关键路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石。一家海外媒体判断:“制度的成功,才创造了中国这一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七)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容易。

  改革开放之初,西方期望中国会很快“演变”成一个西式国家,“中国式资本主义”等论调应声而起;当他们意识到中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他们”时,制造出的是一波又一波“中国威胁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崩溃论”。从“西方中心”到“中国模式”,客观认识中国道路,道阻且长。

  如今,现实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些年来,西方国家陷入“新平庸时代”,金融危机余波不断,经济复苏步履蹒跚,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重大挑战接踵而至、此起彼伏。世界将走向何方?

  许多问题,在西方那里找不到解决方案,中国却摸索出一套理念和办法。今年2月,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用《以乘坐时速180英里的中国子弹头列车迎接猴年》为题,描绘自己在中国乘坐高铁的所见所闻。文章说,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令人兴奋不已的成就很快就会因下一个的出现而被人淡忘。“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的背后,正是这个国家独特的治理之道。

  在实践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治理范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确立“改革路线图”、按下“法治快进键”、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23次会议,从司法改革到医疗改革再到足球改革,审议通过了上百份文件,并紧紧扭住、狠抓落实。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从2009年就在推动修复桥梁、隧道和高速公路等美国基础设施项目,直到2015年底才取得像样的进展。干了7年之后,奥巴马如此总结:优化美国政治形态,仅换掉一位国会议员或参议员,甚至换掉一位总统是不够的,必须改变整个体制。与此相比,世界感叹“中国树立起了一种崭新的治理样态”,把制度优势变成顶层设计的能力和落地生根的效率。

  在思想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价值标准。在国内治理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和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统一于实践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球治理中,强调正确的“义利观”,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从“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到世界上的事情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中国提出了改进完善国际秩序的另一种可能。“软实力”概念的发明者约瑟夫·奈评价: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期望:“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今天,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进行的治国理政实践,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八)中国在走一条什么路?大家都在寻求答案。

  2014年9月,《谈治国理政》一书出版,至今已有十几种语言的版本,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超过540万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这本书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世界渴望从中国掌舵团队的思想中,探寻其发展前行的秘密。

  有人说,鸦片战争前,封闭的中国是一个缺乏“未来感”的国度,治乱兴衰、王朝更替,不过是周而复始。当社会主义中国阔步走向世界,未来在这个国度以另一种形式展开。中国人在世界的东方,正以自己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创造着一个新的未来。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沙站 cs.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