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当下是静心的本质,学习与这个片刻待在一起,观照并感受着一切如是。由于我们的恐惧、惊慌、缺乏信任感,会让我们极为困难待在当下,当我开始静心时,我非常努力专注于观照呼吸、念头、还有身体的觉受,一切都依照老师的指示去做。(我一直以来都是勤奋好学的学生。)我会掂掂看自己做得有多好。只要我表现得焦躁不安和不专心时,我就会责备自己。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焦躁,其实是因为某些原因引起我内在小孩感到恐惧的一个征兆。
发现了解内在小孩的恐慌,为我的静心之路带来非常不同的经验。现在,我了解自己的心浮气躁、焦虑、及无法平静的头脑从何而来,这些不只是在我静心打坐时发生,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这时就是考验我,是否有能力与当时的状况相处,也就是与我惊慌受伤的内在小孩相处。在小孩的工作使我对待在当下与静心,有了崭新的理解,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但是过程是更有活力又更丰富的。
我的经验是:对我们的在小孩许下一个温柔的承诺,愿意待在当下,就是很深的疗愈。恐惧使我们与自己失去连结。学习待在当下,可以疗愈这个创伤。当内在感觉舒服且满足时,待在当下是容易的;但是当悲伤与恐惧涌现时,待在当下就显得困难重重。通常,当某些事情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会从腹部感觉得到。但是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这样的机制已无效,且是在孩童时期就已被破坏殆尽。也由于失去了这个机制,我们无法时时刻刻与自己的感觉待在一起。
要确认与敬重自己,就得从承认、容许和接受每一个片刻发生在我们身上、腹部的一切开始。这才是我们回家的开始。首先,在做任何表达之前,先连接到自己的内在。对一个像我这样从小就陷于惊吓和羞愧的人而言,去感觉自己是愤怒或是悲伤的,简直就是难以理解的事。要我去表达或是去分享感觉,让我陷入更深的惊吓。但当我集中精神、学习待在当下时,我开始泄下必须表达些什么的压力,一直到我能和自己的内在连结为止。待在当下,是不带批判的觉知。当我承认所发生的事实而不批判自己没有感觉、或没有感觉到更多时,这时才有空间,让更多的感觉浮现出来。
孩童时我没有这样的空间,成年之后我也没有给自己这样的空间,所以我必须重新来过。现在对我而言,已不是「感觉这个、然后做那个」,而是,「让我们就只是看看发生了什么。」我可以感觉到羞愧的阴影,从这里开始去回溯,在某个事件或是对话中受到的奚落或批评。我可以开始感受到被羞辱的受伤或愤怒,并有所响应。我也更觉察到,为了获得尊重、赞同或是爱,我会妥协而放弃自尊,这时我「流失掉我的能量」。我注意到是什么引发能量的流失,只要培养这样的觉之,这个漏洞就堵住了。起始点,就是认出待在当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