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的波折到如今的辉煌;从当年的拜师学艺到如今的独创一派。周立波,这个名字在一夜之间走进了上海的千家万户……
“上海的演出市场出现了一个票房奇迹:周立波‘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自去年12月5日在兰心大戏院首演以来,场场爆满,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应观众强烈要求连连加演,至2009年3月8日,共演出了20场,后又移至美琪大剧院演出11场,总计31场,观众多达28000人次,票房总收入近650万元。在《笑侃三十年》成功演出的态势下,又推出了《笑侃大上海》,票房仍旧火爆,30场演出的戏票很快售罄。”一身西服、一本提示夹、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舞台上120分钟表演,紧跟时代热点,关注民生话题。独特的手势和腔调给人印象深刻。
周立波的人气日益攀升,可是在周立波成功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浅谈周立波“背后的故事”。
一个人的成功不会是偶然的,机会一直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周立波的成功既依赖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环境,更凭着扎实功底所具备的艺术实力。
首先来谈谈天时。现在这个时代太需要快乐了。正如周立波所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但不快乐”。所以周立波的出现给我们单调、压抑的生活增添了几许调味。人们喜欢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正在于生活是需要快乐的。
其次是地利。上海,一个极度怀旧的城市。像费玉清、蔡琴这样带一点老上海味的表演者都很容易获得成功。正如周立波所说的他是上海人民的小菜。
上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如周立波所说:“既然是上海的语言类节目,自然要立足上海。上海有1800万人,多么大的市场,如果每个人都来听‘海派清口’,那就是将近40亿元收入。”如此良好的地理优势让“海派清口”得以发扬光大。
最后就是人和了。合作才能达到共赢。周立波的成功并非是一个人的努力,是一群人智慧的结晶。
我想说到关栋天大家并不陌生。可以说关栋天就是周立波背后的男人。周立波演出,他是报幕员,他先出来暖场,为后面周立波的出场铺垫掌声。他们两个的形象真好是一正一邪,相得益彰。
可以说周立波的后援团是强大的。余秋雨和钱文忠分别为周立波的新书《诙词典》写序和作跋。学者钱文忠对该书吸引度的提示:“阅读本书需有行业限制,以免爆笑走神”;而余秋雨则评价道:“一百年才出一个周立波。”
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是周立波成功道路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机会来了,你准备好了没有?周立波说“我准备好了”:周立波称自己为“智力密集性”演员。
1、每天读报14份。周立波称:“每天我的阅读时间在三四个小时以上,我差不多每天有14份报纸要看,浏览,挑选精读。”这么大量的阅读使他的“肚子里有了墨水”,才能使他在台上能够如此有节制地对各大新闻进行“调侃”。
2、一本笔记本不离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平时只要一遇到好笑的事,就会马上掏出笔记本,把笑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记下来。”我认为这个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人要善于在细节中发现。
3、观察入微,与时俱进。周立波坦言:“我没有苦思冥想的被动性创作,我完全依靠敏锐的观察力。我人的心理——爱管闲事。所以在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中不难发现,有许多段子都很能符合大众的想法和有各领域内的知己好友,我不是天才,但我有许多天才一样的朋友。” 不仅如此,周立波还善于抓住现代心态。
4、特点清晰,印象深刻。周立波的舞台形象很清晰:梳着小分头、穿着得体的西装、会说普通话和上海话以及拥有者独特的姿态和语气。他的头丝很清晰,体现出上海人的一丝不苟同时也表明了周立波的思路也是很清晰的;他穿着的是量身定做的阿玛尼西装,体现了上海的人的品位与精致;会说普通话和上海话体现出了上海的包容;他独特的姿势和语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致力于公益。在周立波23岁那年,他因出手误伤了当时极力反对他恋爱的父亲而被判刑,从此告别滑稽舞台。十多年中,他坐牢、下海、经商、吃官司、出国、摸爬滚打,历尽坎坷。生活的历练也给他的“海派清口”增添了许多内涵。
为了弥补过去的不足,周立波多次参加公益活动:为《马兰花》义务献“声”、拍摄了三部公益广告……。舞台上,周立波的表现如鱼得水,舞台下的他热心慈善公益,已捐出善款四十余万元。
6、明星攀附效应周立波与成龙的合作可以说是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其实像这样的攀附效应并不少见,例如周杰伦和费玉清的合作等,这样的组合为明星的知名度的打响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实周立波的成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从2008年就开始活动了,但真正红起来的也就是最近一年的事情。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漫长的历练、漫长的等待只为了那一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周立波算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机会永远是只留给准备好了的人,当机会来到的时候,你更需要你的慧眼去发现他。这些周立波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
市场需要什么,什么就会应运而生,但是为什么成功的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他,而是周立波呢?这个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