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
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
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
感恩是对陌路关爱的震颤……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值得回忆和留恋的人,包括亲人、爱人、同学、朋友、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他们的帮助,你应做些什么呢?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感恩的人!
镜头一:饭桌上,母亲端出精心烹制的菜肴,孩子却挑三拣四,抱怨不停。
镜头二:商店里,花父母的血汗钱买奢侈品,孩子心安理得,认为那是天经地义。
镜头三:学校里,老师苦心劝导,学生却我行我素,对老师的劳动不屑一顾。
镜头四:........
现象
深圳歌手丛飞曾耗资300万元,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有去看他。在一所大学教书的受助者竟然十分反感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他的名字,认为这让自己“很没面子”。而一位受助人的家长居然打来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2005年11月,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信中指出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在全国引发了广泛讨论。
观点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放鸣认为,现在学生的生存状态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竞争压力,这三重压力使得一些学生产生明显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在城市,许多孩子从小被过度溺爱,只学会了索取,不懂得回报,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在农村,父母节衣缩食培养孩子成才,而在一些孩子看来,自己是为光宗耀祖读书,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
另外,从总体社会氛围来看,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情况下,主流价值观念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正逐渐被弱化,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跨入大学校门,长期被紧张学习所掩盖的弱点随即暴露出来,缺乏责任感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没有责任感,缺少感恩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思考自己应该对社会、家庭负什么责任,这也使得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邹放鸣认为,中国教育需要深刻反思,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强化道德实践,着眼于学生个体成长的日常生活实际,多给学生一些激动、感动的机会。
点评
感恩之心是对施予者最起码的回报,是道德良性互动的一种润滑剂。如果没有感恩情怀、不知报恩,仁爱善良则难以延续,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更是不可想象。社会公德看似没有强制性,却需要每个人去主动遵守,一句感谢或赞赏的话,可能就是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的动力,学会感恩也是最起码的社会公德。
感谢一切:
感谢父母,因为他给予我生命,让你健康成长,肯一次次牵扶,让你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放飞理想;
感谢师长,因为他们给了你教诲,让你抛弃愚昧,懂得思考,在工作的历程中实现自我;
感谢兄弟姐妹,因为他们让你在世间不再孤单,让你知道有人可以和你血脉相连;
感谢朋友,因为他们给了你友爱,让你在孤寂无助时可以倾诉和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
感谢帮助过你的人,因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你体会真情的美丽和珍贵;感谢肯接受你帮助的人,因为他们用淡淡的无奈让你可以把这份善良续延。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谢欺骗了你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智慧;感谢蔑视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自尊;感谢遗弃了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感谢世间万物一切美好的事物,花草树木,阳光雨露,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万物生灵。
学会感谢吧,无论他对我们是否有恩,也别管恩大恩小,更不求能否回报。
学会感恩吧,不要总是抱怨命运不够好,得到的够多,物质不够丰富,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愤然于别人丰富而自己贫穷,别人快乐而自己忧伤,别人幸福而自己孤独。也许真的并不是我们得到的太少,而是我们心越来越不满足了。只要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丽,就会永远快乐地生活在真情的阳光里。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爱的温暖相伴……
感恩之心需要学习,这是人生必修的一堂功课。因为,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不忘恩负义;学会感恩,就是学会谦虚之德;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敬畏之心;学会感恩,就是学会爱多于恨;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懂得忏悔;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不沉溺于财富和权力;学会感恩,就是永远也不要忘了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