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经验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取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方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附《黄帝内经》健康小秘密
1.养生的秘诀之一是不要使自己过于劳累。当人体过度劳累时,阳气会亢盛过度,阴精逐渐消耗。如果这样多次反复,则阳愈盛而阴愈亏。阴阳失去平衡,人就要生病了。
2.养生的一大秘诀是不要发怒。人在大怒的时候,阳气向上涌,血随气升而淤积于上半身,与身体其它部分阻隔不通,就会致病。
3.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4.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太盛,则阳气受损而为病;如果阳气太盛,则阴气耗损而为病。阳气太盛表现为热性病症;阴气太盛表现为寒性病症。
5.人体全身有大的关节12处,小的关节、骨缝354处。人体生病时,这些是邪气客居的地方,因此,治病时自己可以在这些地方采用针灸、刮痧、拔罐等方法,祛除邪气。
6.诊脉最好的时间是清晨,这时候阴气未被扰动,气血也未受到扰乱。
7.做梦与健康:阴气盛则梦见大水;阳气盛则梦见大火;上身气盛则梦见飞腾;下身气盛则梦见下坠;肝气盛则梦中发怒;肺气盛则梦中啼哭。
8.阳气太虚的人,最危险的时候是阴气极盛之夜半;阴气太虚的人,最危险的时候是阳气极盛之中午;寒热交错的病,最危险的时候是是阴阳交会的清晨。
9.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
10. 久视劳于精气而伤血;久卧阳气不伸而伤气;久坐则血脉不畅而伤肉,久立则劳于腰膝而伤骨;久行则劳予筋脉而伤筋。
11. 形体安逸但精神苦闷的人,病多发生在经脉;形体安逸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肌肉;形体劳苦但精神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筋;形体劳苦而精神苦闷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
12. 春季治病多取各经的络穴;夏季治病多取各经的俞穴;秋季治病多取六腑的合穴;冬季治病应多用药品,少用针刺。
13. 望面部颜色变化可以知道生的什么病:黄色、赤色为热病,自色为寒病,青色、黑色为痛病。
14. 五实五虚。五实:脉盛是心受邪;皮热是肺受邪;腹胀是脾受邪;二便不通是肾受邪;胸闷是肝受邪。五虚:脉细是心气不足;皮寒是肺气不足;饮食不入是脾气不足;泄利是肾气不足;气少是肝气不足。
15. 五脏精气安静则精神内守,躁动则易于耗散,这时外邪就容易侵入人体。
16. 为什么未病、小病容易治呢?这是因为病邪新侵入人体,没有定着一处,推它就向前,引它就停止,迎其气而泻之,其病是立即可治愈。
17. 如果秋天咳嗽,是因为肺受了外邪。如果是其它季节咳嗽,是各脏传给肺的。春天肝先受邪,夏天心先受邪,秋天肺先受邪,冬天肾先受邪。
18. 人身的阳气主护卫于外,阴气主营养于内。凡不利天气伤人,外表阳气最先受邪;凡饮食起居失调,内在阴气先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