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岛石卉(微信号qdshihui)
今天听到一个朋友的真心交流:
我已经27了,可怎么就是和妈妈处不好关系,我谈的任何一个女朋友都不能令她满意,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好,我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都是女朋友不好。我知道我妈妈那是太爱我了,总是说我有了女朋友就不理她了。晚上要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九点之前必须回来,要不回来就生气。我那些朋友就没有和我这样的,我都这么大了,你说我能不郁闷吗?石老师你说我妈妈是不是有点问题?
控制,是许多妈妈的模式。希望通过控制孩子的生活来降低自己的焦虑。这一代的家长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能忍受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必须通过介入和干预孩子的生活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否则就会出现强迫性障碍。
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独立去处理和解决问题来体验并强化自己的成人意识,可是在一些缺少安全感的家长心目中,孩子只能按照他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指引去生活才是正确的,才是安全的,才是标准的,否则就是越界。
面对这样的家长,作为孩子也是会有很复杂的心理过程,首先这样的孩子是很在乎父母的,否则不会将这个问题作为主要内容来沟通。其次这样的孩子也是很爱自己的父母的,否则也不会期待父母有一些改变。再次这样的孩子也已经被强化并带有这样的强迫性情绪反应。于是相互的控制和相互的高期待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怎样面对这样的亲子关系呢?
作为孩子,是否试着去认同这样的父母,重新翻译父母的行为,将这种偏执、挑剔、束缚、限制、强迫翻译成期待、关注和爱。回应挑剔、强迫和偏执的本能反应一定是反感、愤怒、逃避、烦躁和焦虑;经过重新翻译后的感觉也许就可以使回应调整为感激、认同、理解、尊重、满足。在处理了情绪之后,接下来再去理性地作交流。
猜想妈妈表达出的孤独和无助是需要一种抚慰的。因为这样的母亲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非常需要认同和安全。因此作为长成大人的儿子在母亲的心目中就演变为了一种依靠和寄托,变母子关系为父女关系的期待了。
作为父母,要早一些了解:孩子已经大了,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朋友,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过自己的生活。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孩子就会多一些成熟,更会多一分彼此的尊重和感恩。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放手、信任、支持和鼓励,而不是挑剔、过多地干预、担心和控制。
怎样将恶性循环通过情绪的认同和多一些陪伴变为良性循环,是需要儿子和父母不断学习的功课。每个家庭都期待顺畅的亲子关系,都期待能够拥有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通过积极的倾听、正向的表达才能共同成长,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
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也是在对自己的提醒:每一个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方式需要调整,有时需要更多的交流,而今天大家都在为工作事业奔忙时就忽略了身边最亲爱的亲人,在这里深深地感谢妈妈,感谢爸爸。让我可以拥有这样踏实的心境和安全大后方的基础上走在我伟大事业的征程中,不要让这感谢只默默地在心中呼喊,让我大声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辛苦了,您所有的操劳和用心,女儿都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