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党校教学课堂
改革开放30年来,党校办学方式的规范化已经成为改革的一大成果。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封闭式的校园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更高的培训要求。改革教学方式虽然能够部分地解决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开放教学课堂,形成 “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格局,实现教学和实践的良性循环。开放式教学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让学员、教师走出校园,身处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更加贴近实际,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开放课堂可以从几个层面理解:
从教学方式层面上看,开放就是把课堂直接搬到社会环境中。一是社会调研,结合专题教学内容或工作难题分析的撰写,教师可安排学员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学员通过听介绍、看资料、开座谈会、个别采访等方式,搜集所需资料,完成调研课题作业。二是现场教学。教师根据专题的教学需要,组织学员到相关企业、部门,由任课老师或聘请的其他专业人员上课。如学员到工厂听企业管理专题课,到法庭旁听行政、法律案件的审理,可加深他们对企业管理、法律知识的理解,拉近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三是参观考察。在干部培训过程中,为拓宽学员视野、激发学员进行创新思维,组织学员参加近距离的参观考察,也是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方法不局限上面几种。这些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员从实践层面上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感悟,使教学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从师资资源层面上看,开放就是要实现“外引内联,形成‘大队伍’人才格局”。一是巧借“外脑”,在更大范围内邀请行政部门的领导、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担任其所专长的领域或课程的教学,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党员学有收获。二是丰富“内脑”。从各单位各部门筛选出一批不同专业各有所长的在职专业人才组成教师资源库,根据他们的特长聘请为某一教学方向的兼职教师,帮助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这项工作很多党校也零星开展过,但是只有系统规划和长期实施,才能取得更大的实效。
从信息传输层面上看,开放就是要利用网络实现学员的自主性学习。可以采取“开放网络+教员辅导”的两段式教学,第一阶段进行以网络为载体的普及性培训,学习时间安排在学员的工余时间,内容以政治理论为主,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为了搞好这一阶段教学,以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建立起一个拥有众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和一个能够跟踪学员在网学习情况的管理系统。学员可以随时自主选择专题进行学习,学校又能及时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做好管理工作。第二阶段进行以专业知识为主的专题性教学。采用两段式教学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员平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教学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课堂"的传统教学手段向运用多媒体、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重大转变,借助中央党校远程网教学的资源、众多学术名家的各类讲座,让学员们接触到并可反复揣摩,从而形成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大大增加教学的自主性和信息量,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可听可视性。
从培训对象层面看,开放就是要利用网络使党校培训的外延得到拓展。目前区内很多县都已经作了卓有成效的尝试,阳朔县委党校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他们将教育培训对象由县乡党政部门干部拓展、延伸到全体党员以及各类人员,将原来比较单一的教育培训内容丰富、拓展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1+1”模式。阳朔县白沙镇龙潭门村青年农民高立涛一双操持农活的粗糙大手在键盘上灵活地跳跃着,兴奋地说道:“在网上能听到党校聘请的老师讲述的果树种养知识,我还能和他对话,有影有音,专家就像坐在自己身旁一样,一下就没了距离!” 尝到网络教育甜头的,何止高立涛,还有阳朔县委党校一个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万千受益者:想上党课,通过多媒体就可以听到专家授课;要学技术,上网就随时观看教学节目;遇到难题,轻点鼠标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阳朔县委党校发挥网络优势,依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信息村镇网”、“远程教育点播频道网”组建网络学校,以“网络培训”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成为该县党校改革试点工作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