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这个工程学术语何以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
如何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大的经济形势,将“顶层设计”这个理念应用到企业治理当中来?
最近这一段时间从政府层面到民间的企业家,大家都在热议“顶层设计”这个话题,薛中行博士早在十多年前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在研究这一课题,时至今日总算迎来了“顶层设计”在中国从理念到落地的春天。他坚信这将是中国企业转型与升级的突破口,因为有了“顶层设计”,才能让中国企业少走弯路,少缴学费,逐渐从微利经营转向厚利经营,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才会涌现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实现质的飞跃。
“顶层设计”原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作为中央文件出现的名词,首见于“十二五”规划,“顶层设计”对指导经济发展与改革意义重大。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 “顶层设计”在社会发展和管理领域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战略管理”,这一概念包含三个内涵:一是战略目标的规划与设计;二是战略过程的组织与控制;三是战略执行与实施。
薛中行博士经常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被誉为“中国股权导师”的他,在2000年研创“五步连贯股权激励法”时所提出的“股权布局”原理,就是源于他对“顶层设计”重要性的深刻理解。 “顶层设计”其实早在30多年前已经被跨国公司普遍采纳,作为经营管理的指导方针,通过“顶层设计”这样一个系统性思考的方法论,可以有效地解决错综复杂的市场问题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难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顶层设计”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基于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对竞争格局的认知,通过系统的分析把经营管理目标设定好,把用户心目中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清楚,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罗列出来,把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预见到,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缺什么,补什么,倒排时间表,形成一个通俗易懂的“剧本”,然后让各个职能的管理者按照“剧本”上的分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在执行过程中,薛中行博士又常常扮演着编剧和导演双重角色,需要给执行者“说戏”,这样才能让战略落地。 当然,仅仅意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还不行,必须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掌握进行“顶层设计”的方法论,通过“顶层设计”实现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当然,转型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得不经历一次痛苦的“蜕变”,这是成长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因为在某些方面甚至要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这是很多人不情愿做的一件事。进行“顶层设计”,需要企业家们既要有前瞻的眼光,还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更要有科学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