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一直是个乐观派,可现在我慢慢变成一个忧虑派。”6月28日上午,在南京证券举办的“改革创新”2014年中期投资策略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一番话引起在场投资者共鸣。在其看来,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被称为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却未有表现,根本原因在于A股痼疾拖了指数后腿。
作为国内研究资本市场的先行者,吴晓求认为中国改革的核心就是发展资本市场,它是一种现代金融制度,相比传统商业银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让中国股民沮丧的是,过去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规模总量已经达到9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若干年来却没有任何成长,反而不断下降。
“如果是短期背离,还可以理解,如果长时间背离,我们就要思考了,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有人说,2008年A股股票价格透支了,透支严重是需要很长时间修补的。"透支"一说可以是一部分的理由,但不能全部说明问题。”吴晓求称。
首先,中国资本市场的透明度有待提高,没有透明度就限制发展。其次,中国人的金融投资文化相当有趣,“大家情愿享受一个很低的利息,都要把钱存在银行,因为投资文化会觉得银行非常保险(放心保),它把保险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显然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他表示,考虑到风险性,包括社保在内的很多大资本想来也不敢来,“我特意问了南京证券,说现在新入场资金也比较少,这让资本市场如何发展?”
另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观因素是融资,可是这个市场真正的作用是投资,是为社会提供收益很好有透明度的金融资产,这是它存在的价值。吴晓求直言,别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了20多年,至今一些基础的东西都没搞清楚。比如什么是资本市场,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还有如何发展资本市场?
他认为,很多在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企业上市了,这还停留在传统的上市标准。资本市场要求上市公司的不是重要性,而是成长性。最后,他感慨道,“资本市场是整个金融体制的基石,但现在它慢慢被边缘化了。各种大的政策变化,甚至会考虑房地产也不会考虑资本市场。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还资本市场一个本来面目,还它金融市场核心和心脏的地位。”只有推动一系列制度改革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仍大有前途,否则它只能是短期、结构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