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独立创新为荣,以剽窃抄袭为耻。
终于决定把这一条作为第一条。对学员来说,培训师的最重要的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或许有多种答案,但我认为,独立创新的能力及成果应该成为检验培训师自身价值的关键标准。有独创的理论那当然好,若没有独创的理论总要有独创的见解吧?若没有独创的见解总要有独特的案例吧?若连独特的案例也没有,总要有独立完成的PPT讲义吧?就算是借用了别人的成果,总要给出必要的说明吧?可惜,这么基本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奢望。当今培训界剽窃抄袭之风盛行啊!
二、以认真备课为荣,以随便应付为耻。
有些培训师在室内讲授课程居然没有讲义!TMD!我见过这么一位大学教授,去给一家大型的汽车生产企业讲授“企业文化”。在去的路上,离上课时间不到一个小时。这位教授坐在车里忽然给他带的一位研究生打电话:“小郭,关于企业文化的XX原则具体是怎么说的?你帮我查一下”等到了那里开始讲课了,这位教授既没有为学员准备讲义,也没有为自己准备讲义,更没有使用电脑和投影仪,讲得颠三倒四。台下的学员怨声载道!随行的助理问他为什么不准备讲义,这位教授居然说:“这是我的风格”。TMD!都上升到“风格”的高度了,还有什么好讲的呢?
三、以遵守时间为荣,以讲课超时为耻。
据我的观察,培训师超时讲课是非常普遍的,连那些大师也不能免俗。尤其是上午的课程结束和下午的课程结束,这两个下课时间一定要遵守事先的约定。你想想,到了上午课程结束的时间了,往往已经是中午,该吃午饭了,血液大量供应胃部,大脑供血不足,谁还有心思听课?当然,培训师往往觉得自己的课程太精彩,学员太想听,他觉得超时授课显示培训师“满腹经伦”!你瞧瞧,这都是什么鸟理论?真正牛B的培训师,恰恰是那些严格守时的培训师,按时开始,按时结束,而且把该讲的也都讲完了,这才见真功!
四、以紧扣主题为荣,以东拉西扯为耻。
这样的培训师也不少,口才很棒,喜欢东拉西扯,喜欢谈天说地,从原始社会扯到911,从传统文化扯到职业生涯,从书法扯到锵锵三人行,从家庭伦理扯到宇宙大爆炸,可是他搞的东西往往与主题没什么关联。这很可恶,满足了他自己的表达欲望还赚了钱,而学员却给耽误了。警惕!
五、以内容饱满为荣,以内容空洞为耻。
内容是否饱满,这也是检验培训师授课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如,用一天(7课时)的时间讲执行力,显然,学员们急切地想知道的是如何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办法。如果培训师只是把角色认知、时间管理、沟通、目标管理、激励、团队、领导这些老掉牙的内容经过该头换面堆砌上来,不可能达成学员所期望的效果。课程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很具体很具体的问题,否则,只能走向空洞化。
六、以思路清晰为荣,以思路混乱为耻。
培训师授课内容的思路问题,是被培训界普遍忽略的大问题。相信很多学员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堂课听下来,培训师讲得嘛,似乎还行,可是,他到底讲了些什么,脑子里乱得很。要想理解培训师所讲的内容,还挺费劲。这就是思路问题。长久以来,培训师们大都在游戏、分组讨论、各种仪式、故事、寓言、笑话等等这些层面做文章,却严重忽略对于课程思路的整理。关于思路问题,于加朋会专门出书予以分析解决。
七、以注重逻辑为荣,以胡说八道为耻。
这年头,不讲逻辑而胡说八道的人可多了,而培训师里的这种人物尤其多,似乎他们的名气与胡说八道的程度成正比。这些胡说八道往往能诱惑一大批人。比如,号称“中国管理培训导师”的余世维在《赢在执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自序里说:“在一些授课现场,为了不让厚爱我的朋友失望,我还曾经在与我同名但并非我写的书上签名。”你瞧,不是他写的书他签什么名?他签名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号称“中国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强在他的《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77页:“就算老板叫我去死,我也要答应‘好’,反正不去死他也没有办法,何必嘴硬,跟老板逞强!”您瞧瞧,他这都是什么理论?这种庸俗不堪的玩意儿居然还能拿到台面上说?再看看成君忆在《渔夫与管理学》(新华出版社)198页:“孔子很早就警告过人类,他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是胡说八道,孔子什么时候讲过这句话?
八、以案例丰富为荣,以理论说教为耻。
培训中,可以没有游戏,但一定要有案例。可为什么那么多培训师特别是那些“学院派”的往往喜欢理论说教呢?哈哈,理论都是现成的,很轻松就可以拼凑起理论框架。可是搜集案例,特别是新鲜的、与培训话题有密切关联的案例就要费劲多了!说实话,听理论说教的课程,还不如让学员自己去看书,因为那些理论在书上都有。
以上培训师的八荣八耻,旨在促使我国新时期培训界建立正确的荣辱观,建议各地培训机构、培训师(包括企业内部培训师)认真组织学习,争取掀起一股培训师职业道德建设新高潮。现已推出“培训师八荣八耻”培训课程,有需要的请与有关方面联系。特别声明,今后凡是未通过“培训师八荣八耻”课程的培训师,原则上一律不得登台讲课。每年还要表彰全国“培训师八荣八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杀歪风,树正气!
一、以独立创新为荣,以剽窃抄袭为耻。
终于决定把这一条作为第一条。对学员来说,培训师的最重要的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或许有多种答案,但我认为,独立创新的能力及成果应该成为检验培训师自身价值的关键标准。有独创的理论那当然好,若没有独创的理论总要有独创的见解吧?若没有独创的见解总要有独特的案例吧?若连独特的案例也没有,总要有独立完成的PPT讲义吧?就算是借用了别人的成果,总要给出必要的说明吧?可惜,这么基本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奢望。当今培训界剽窃抄袭之风盛行啊!
二、以认真备课为荣,以随便应付为耻。
有些培训师在室内讲授课程居然没有讲义!TMD!我见过这么一位大学教授,去给一家大型的汽车生产企业讲授“企业文化”。在去的路上,离上课时间不到一个小时。这位教授坐在车里忽然给他带的一位研究生打电话:“小郭,关于企业文化的XX原则具体是怎么说的?你帮我查一下”等到了那里开始讲课了,这位教授既没有为学员准备讲义,也没有为自己准备讲义,更没有使用电脑和投影仪,讲得颠三倒四。台下的学员怨声载道!随行的助理问他为什么不准备讲义,这位教授居然说:“这是我的风格”。TMD!都上升到“风格”的高度了,还有什么好讲的呢?
三、以遵守时间为荣,以讲课超时为耻。
据我的观察,培训师超时讲课是非常普遍的,连那些大师也不能免俗。尤其是上午的课程结束和下午的课程结束,这两个下课时间一定要遵守事先的约定。你想想,到了上午课程结束的时间了,往往已经是中午,该吃午饭了,血液大量供应胃部,大脑供血不足,谁还有心思听课?当然,培训师往往觉得自己的课程太精彩,学员太想听,他觉得超时授课显示培训师“满腹经伦”!你瞧瞧,这都是什么鸟理论?真正牛B的培训师,恰恰是那些严格守时的培训师,按时开始,按时结束,而且把该讲的也都讲完了,这才见真功!
四、以紧扣主题为荣,以东拉西扯为耻。
这样的培训师也不少,口才很棒,喜欢东拉西扯,喜欢谈天说地,从原始社会扯到911,从传统文化扯到职业生涯,从书法扯到锵锵三人行,从家庭伦理扯到宇宙大爆炸,可是他搞的东西往往与主题没什么关联。这很可恶,满足了他自己的表达欲望还赚了钱,而学员却给耽误了。警惕!
五、以内容饱满为荣,以内容空洞为耻。
内容是否饱满,这也是检验培训师授课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如,用一天(7课时)的时间讲执行力,显然,学员们急切地想知道的是如何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办法。如果培训师只是把角色认知、时间管理、沟通、目标管理、激励、团队、领导这些老掉牙的内容经过该头换面堆砌上来,不可能达成学员所期望的效果。课程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很具体很具体的问题,否则,只能走向空洞化。
六、以思路清晰为荣,以思路混乱为耻。
培训师授课内容的思路问题,是被培训界普遍忽略的大问题。相信很多学员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堂课听下来,培训师讲得嘛,似乎还行,可是,他到底讲了些什么,脑子里乱得很。要想理解培训师所讲的内容,还挺费劲。这就是思路问题。长久以来,培训师们大都在游戏、分组讨论、各种仪式、故事、寓言、笑话等等这些层面做文章,却严重忽略对于课程思路的整理。关于思路问题,于加朋会专门出书予以分析解决。
七、以注重逻辑为荣,以胡说八道为耻。
这年头,不讲逻辑而胡说八道的人可多了,而培训师里的这种人物尤其多,似乎他们的名气与胡说八道的程度成正比。这些胡说八道往往能诱惑一大批人。比如,号称“中国管理培训导师”的余世维在《赢在执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自序里说:“在一些授课现场,为了不让厚爱我的朋友失望,我还曾经在与我同名但并非我写的书上签名。”你瞧,不是他写的书他签什么名?他签名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号称“中国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强在他的《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77页:“就算老板叫我去死,我也要答应‘好’,反正不去死他也没有办法,何必嘴硬,跟老板逞强!”您瞧瞧,他这都是什么理论?这种庸俗不堪的玩意儿居然还能拿到台面上说?再看看成君忆在《渔夫与管理学》(新华出版社)198页:“孔子很早就警告过人类,他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是胡说八道,孔子什么时候讲过这句话?
八、以案例丰富为荣,以理论说教为耻。
培训中,可以没有游戏,但一定要有案例。可为什么那么多培训师特别是那些“学院派”的往往喜欢理论说教呢?哈哈,理论都是现成的,很轻松就可以拼凑起理论框架。可是搜集案例,特别是新鲜的、与培训话题有密切关联的案例就要费劲多了!说实话,听理论说教的课程,还不如让学员自己去看书,因为那些理论在书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