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都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高考”,2013年以来的6月,或者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或者是A股市场的非理性动荡,这已成为一种经济现象。今年6月至今沪综指叠创新低,跌幅虽然不大,几度尾盘拉升,探底意愿很强。所谓“婴儿底”的说法可以带来一丝安慰,但人们都知道,股市如“一胎化”政策松动,也是可以“生二胎”的。蠢蠢欲动的“慢牛”在春节后就夭折了,A股再次上演“牛短熊长”。2005年底我作为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次预言“沪指三千不是梦”!此后,沪指三千就像魔咒一样在股市上空盘旋,如今再次跌破的概率明显提高了。原因何在?
首先,A股并没有走出“政策市”的体制,所以至今依然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而是制度变革的风向标。在制度变革的趋势下,股市中“独角兽”和CDR相继问世,都是“大盘股”,呼唤大资金。中国有一句老话曰“贪大求洋”,这句话用在当今股市中就是一看大盘股,二看大资金。在这里,大资金可以特指境外机构投资人的入市。“大盘股”来势汹汹,大资金珊珊来迟,根据常识判断,二者之间的时间差至少需要两年。
其次,近期投资市场突然出现两股力量,其一是资金热炒二三线楼市,甚至炒到四五线城市;其二是“币圈儿”异军突起,股市投机者转投虚拟货币,如今半数被套。这两股力量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股市资金的外流,并加剧了当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张。
第三,过度扩张的PPP项目和“特色小镇”经常被叫停,项目投资“烂尾”后留下的一地鸡毛也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大隐忧。
资金!资金!资金!从股市到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不可小觑。此时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局部动荡又开始了,甚至有悲观者呼吁“抛售任何金融资产”!就在过去几个月内,意大利,土耳其、巴西和阿根廷等国货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除了本土经济的问题之外,导致局部浸润震荡的外部原因是美联储提高利率,间接原因是美国的减税政策,二者共同刺激了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然而不要过度悲观,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也是全球化市场中的资金净流入国,目前还看不到上述局部金融震荡波及中国的风险。 A股正在调整中转型升级,本次调整包括3个层次,其一是从散户主导转向机构主导;其二是在调整中逐步提升境外机构投资人的市值占比;其三是在依法治国的主旋律之下进一步完善股市制度本身的改革。
沪指三千不是底,调整两年再逢春!和以往历次牛市不同的是,A股或将迎来一个机构投资人驱动的新型牛市,预计发生在2020至2021年间。目前,市场关注的重点是两个指标,其一是股市投资的机构化率,其二是境外投资机构的持股市值占比。这两项指标很关键,甚至可以认为是A股市场最终脱离“政策市”的量化指标。过去3年,A股的机构化率显著上升,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成为股市投资的劲旅,包括公募基金和信托基金在内,当前股市中的机构持股比例已超过30%。2017年11月,A股的境外投资机构持股市值占比首次突破1万亿元,持股市值占比突破1.5%,此后外资持股的市值占比平稳上升。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A股的机构化率或将达到50%左右,其中境外机构投资人的持股市值占比有望达到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