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张志强讲师,张志强联系方式,张志强培训师-【讲师网】
互联网+全息领导力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志强:《水浒传》分享导读
2019-03-01 3152

一、从中华文明历史大背景中寻找《水浒传》的文化定位

中华文明五个阶段

第一、玄起: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远古时期,河图洛书出,五千多年前的伏羲创立八卦,教民用网渔猎和驯养野兽,倡导男聘女嫁的族外婚,创造文字数字取代结绳记事的形式,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开启了中华文明之源。

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姬昌,在位50年,勤于政事,创周礼、著周易、施仁德、拓疆域,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奠定了全面发展的基础。

第二、玄通:文明的扩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已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百家争鸣,道家、儒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兵家、农家、纵横家等各类人才层出不穷,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在人类轴心时代的重要文化地位。

"世界历史轴心期"这一概念是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

按照雅斯贝斯的说法,这个"轴心期"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0 年至200年的精神过程中",在此期间,"世界上的所有三个地区(指中国、印度和西方)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

提示:中国倾向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西方倾向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印度倾向处理人与神的关系,这三大关系的倾向性代表人类三种文明的分化。

第三、玄鼎:文明的鼎盛

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直到唐朝中期,是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此时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合一,形成中华文明稳定的文化架构。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人才入京赴试,诗圣杜甫等人应试,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让所有应试的人全部落第,并上贺朝廷野无遗贤。至此,成为中华文明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无数事实证明,当一个朝代大量启用民间人才的时候,就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反之,当不再重视启用民间人才的时候,就是走向衰亡的时候。

第四、玄灭:文明的衰落

  自唐朝中期以后,中华文明一直在走下坡路,上演的是一场场人才与奴才较量的大戏,《水浒传》中108个人才,败在奴才高俅的手下;能够统帅“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人才岳飞,败给了善于察言观色的奴才秦桧。

  中国持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实质就是奴才选拔制度,导致的结果是人才越来越少了,奴才越来越多。到了清朝末年,中华文明已经衰落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

第五、玄烨:文明的复兴

   公元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一千多年来民间人才的第一次觉醒,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起点。

  近百年来,无数华夏精英在积极探索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并与想全盘西化中国的奴才们进行着坚决彻底的斗争。

 的横空出世及其一生伟大的成功革命实践证明,只要能够大量启用积极探索中华文明复兴的民间人才,中华文明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

二、从王朝历史周期律定位《水浒传》

   但凡中国人,几乎都看过四大名著,或看小说,或看电视剧,或听评书,中国人身在中国这块独特的土地上,滋养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中国王朝更替,春夏秋冬,历史轮回,犹如这四大名著,道尽历史沧桑。下面我为大家解剖中国王朝历史波动的时间线。

1、春天:《西游记》

    春天总是充满希望的,勃勃生机!《西游记》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成熟的象征,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分世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你可以走儒家的功名利禄之路,受阻了也可以走道家的个人修仙之路,还可以走佛家的四大皆空普度众生之路,总之,未知生,焉知死?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大唐帝国顺应人民解脱人间疾苦的需要,去西天取得真经,度众生脱离苦海。

   《西游记》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核心在于春天要播种,人生要制定一个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犹如僵尸,犹如妖魔鬼怪,只知道吃喝玩乐,只知道长生不老等很低级的人生追求,《西游记》给予人生高尚的目标导向。

     历史上,大唐帝国登顶世界文明之巅,大唐盛世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它起于公元七世纪上半期,终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大唐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形象。直到今天,海外华人仍被称为"唐人"。唐朝出现了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在历史长河中仍光彩闪烁的有为皇帝,更在盛唐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同时,大唐经济文化璀璨夺目,对日本、西亚乃至欧洲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于是,唐帝国就是中国王朝的春天,给老百姓希望,给人类文明一盏灯!

2、夏天:《水浒传》

   夏天总是炎热的,人总是容易情绪化的!封建王朝的夏天总是充满了矛盾,积蓄的力量导致山洪的爆发!这种爆发力量来自王朝体制的惯性!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民不反,官的腐败得不到遏制,王朝体制无法疗伤!民不反,民的智慧也得不到滋长,人类文明也无以升华!

  中国几千年的官逼民反,几乎所有民间起义都是失败的,《水浒传》更是投降作死而告终了,唯有领导的人民群众革命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终于推翻旧世界,创生一个新中国!

  《水浒传》的初心是好的,可结局是悲剧的!一生都在批判宋江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其兄弟情义的极度虚伪!当然,对于孝道、对于兄弟情义这种骨子里的情感,中国人至死都不会抛弃,这是中国人的命根子!

   《水浒传》同时还告诉我们,个人英雄主义是救不了中国的,只有靠团队,靠先进的政党组织,靠马列主义思想!

3、秋天:《三国演义》

    秋天是收货的季节,也是分配的季节!中国王朝内部的权利争夺赛围绕皇帝的领导力沉浮而展开,从而天下分分合合。《三国演义》说的是三国时代君主羸弱,导致诸侯混战,中国土地在皇朝精英的统帅征伐下,财富重新分配,这是贵族之间的战争,是强者之间智慧的比拼。强者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求才若渴,依靠权力和谋略独霸一方;强者孙权借助父兄开创的基业,依靠孙刘联盟,独守江东,割据一方;强者刘备有刘关张三结义,更有汉室血统,凭借仁义兴天下,终得蜀汉地块,延续汉朝龙脉。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的启发是皇朝领袖的人事震荡必带来朝廷震荡,战争虽然让老百姓遭殃,但战争也积累了皇朝内部战争的智慧,一旦对外战争爆发,比如八年抗日战争,是如何指挥战争的,那绝对是战争的艺术。

4、冬天:《红楼梦》

   冬天是萧瑟的,是刺骨寒冷的,也许就是死亡的象征!《红楼梦》是如此深刻的接近封建王朝的体制,从教育根源上指出王朝简单更替的无意义,难怪宝玉不喜欢功名利禄,却喜欢儿女柔情,把男女平等看的是无比尊贵,特别是喜欢林妹妹,崇尚自由恋情,这分明是挑战封建皇权专制体制,具体有挑战亲亲尊尊长长的价值观,挑战臣民世界观或主奴世界观,挑战官本位的历史观,挑战天下礼乐等级认识论,挑战天命皇家血统论及挑战说谎作伪无思的方法论。

  《红楼梦》无疑是封建社会的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这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期待的是来年春天有更新的人生希望!  

三、《水浒传》小说的创作史实

  宋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史载最早的一个水浒故事见于《大宋宣和遗事》,讲到北宋末年徽宗时,奸臣蔡京、高俅、童贯当权,许多忠义之士被“逼上梁山”,结成以宋江为领袖的一伙儿36人 ,劫富济贫。这36条绿林英雄,横行一时,无人能敌。朝廷只得招安,命他们去征讨方腊。宋江因收方腊有功,官当到节度使一级。

 《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对宋江的英雄传奇也有提及。到后来街谈巷议,使水浒故事盛传各处,原先的36人一小伙儿,也演变成了一百单八将。

    可见流传民间的宋江故事是《水浒传》的远祖,正如胡适所说,“《水浒传》不是青天白日从半空中掉下来的,《水浒传》乃是从南宋末年(西历十二世纪初年)到明朝中叶(十五世纪末年)这四百年的'梁山泊故事’的结晶。”

  《金瓶梅》又寄生在《水浒传》上进一步创作,影响力更胜一筹。

四、《水浒传》中的男人和女人

   不论从哪个角度说,《水浒传》都是一部男人书,其人物性格极其丰富,一百零八人(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不重样儿,各具形神,以《水浒传》第28回金胜叹点评为例,说: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水浒传》女性人物少得可怜,给人留下印象的主要有三类:

梁山三女杰:一丈青扈三娘(59)、母大虫顾大嫂(101)和母夜叉孙二娘(103);

四淫妇:武大妻潘金莲、杨雄妻潘巧云、宋江妻阎婆惜和卢俊义妻贾氏;

外加一贞烈:林冲之妻林娘子。

   从对她们的描写,尤其以极其夸张之笔来写两位潘氏女性之死,强烈反映出作者封建传统的男权视角及相应女性观。

五、历史上评价《水浒传》

《水浒传》研究专家吴越曾总结,对《水浒传》的评论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认为《水浒传》是描写英雄好汉的,包括施耐庵自己也认为,我写的都是英雄好汉。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时的国内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甚至于说这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因此梁山好汉起义就写进了历史书,得到了承认。领袖宋江也迅速取得了与岳飞、郑成功、太平天国英雄李秀成等人同等的地位。

  这一阶段舆论对宋江的正面评价与有很大关系。1944年,看完新编评剧《逼上梁山》,“十分高兴”地驰函编导,表示祝贺,还“希望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延安时期,就曾在抗大说:“《水浒传》里面讲的梁山好汉,都是逼上梁山的。我们现在也是被逼得上山打游击。”

   重庆谈判期间,回击陈立夫:“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为此,由衷激赏:“梁山好汉都是些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英雄。”

评价水浒英雄

 谈及具体的梁山好汉时说,“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神行太保戴宗就是做城市工作的。祝家庄没有城市工作就打不开”。开酒店的朱贵是“做特务工作的”,“专门打听消息”。还说“要有知识分子”,“梁山泊没有公孙胜、吴用、萧让这些人就不行”。此外,在不同场合,谈到的还有鲁智深、武松、李逵、柴进、三阮、张顺等人。


   肯定吴用和三阮的人品,也赞扬武松、鲁智深和李逵。在长征途中,说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武艺,“都赶上景阳冈那个打虎英雄武松了”;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开辟晋察冀边区时,称赞他是“新的鲁智深”;建国后,又称李达是哲学界的“黑旋风李逵”。这是因为他们颇有斗争精神,浑身是胆,才力过人。

    1949年6月30日,在纪念中国成立28周年的大会上,作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演讲中提出:“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1959年8月2日,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诙谐地说:“李逵是我们路线的人,李逵、武松、鲁智深,这3个人我看可进,没人推荐,我来介绍。”

    从点评水浒人物来看,他喜欢富有血性、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的人,而员应该是这样的人。

第三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全民评《水浒传》,当时宋江的评价由云端跌落谷底,家家批水浒,人人骂宋江,连三岁娃娃也要到水浒里去抓宋江。

    “批水浒”的起始是的名句:“《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介绍说:《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如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他从这里引伸出我们领导革命也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头,克服山头主义。

   是研究《水浒》的专家,一生读了七十年的《水浒》。他欣赏《水浒》,晚年重点点评了梁山的领导人物。他谈到梁山第一任领导人王伦,“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也谈到第二任领导人绰号托塔天王的晁盖,晁盖是好的,可是却被摒在一百零八人之外,让他早死了。

  《水浒》的主角是梁山第三任领导人宋江。在40年代初期,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为什么要打三次?我看宋江这人有头脑,办事谨慎,前两次是试探,后一次才是真打。我们干革命,就得学宋江,要谨慎。他也谈后期宋江不行,搞修正主义,让人招安了,这是十足的投降派。

六、以结局评说《水浒传》

  《水浒传》中,每一个好汉出场,都是武艺高强。在小说中,似乎谁的武艺高强,谁就能得胜。但是,聚义于水泊梁山的108将不但没有推翻贪官,在被“招安”后,“征辽”、打方腊、田虎、王庆。最后,108将大多数没有好下场。

  由此看来,《水浒传》的结局本身否定了“武艺”的效用。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大概就是告诫:不能过高估计武力的作用。历史上,不可一世的战争贩子,结局都一样。

  说到底:“得人心者得天下。”

  只有正义的战争,最后才能获得胜利。

七、一部《水浒传》就是江湖犯罪学的圭臬和社会犯罪学的大百科全书

 《水浒传》尽显世道人心的腐化堕落,官场的腐败与无能、公权力缺失、司法不作为、公务员以权谋私、警察滥用职权、黑道分子嚣张、黑道犯罪猖獗。

  社会的荒诞、江湖的凶险、丑陋的人心、异化的人性、猥琐的心灵、歹徒的狡黠、盗匪的猖獗,变态的杀戮与暴力的恐怖的盛行其道。其中许多犯罪场景,图财害命,草菅人命,令人发指,不忍卒睹。

   从人道主义和法治主义的正义价值观的理性角度出发,当代法律人和犯罪学家,必须对于这类纯粹的刑事犯罪行径予以严厉的鞭挞和道义的谴责,这些也是《水浒传》中所谓“江湖义气”以外的丑陋糟粕,是施耐庵刻意描写的真实的江湖世界中的阴暗面,故应把其作为犯罪学教科书中的反面教员,警示后人,教化社会,导人向善,预防犯罪,杜绝犯罪,以儆效尤。

八、老子和孔子的社会治理观对比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治理天下的四种状态、四种层级:一是上德之治,二是上仁之治,三是上义之治,四是上礼之治。这是一个治国水平逐级变差、每况愈下的情况。

  为什么会逐级变差、每况愈下?

  这背后是君王朝廷对民众的干预不断加深的过程,是民众的自主活力日趋减少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民众愈来愈不自主、不自由的过程。以德治国,是政治权力伸到了道德伦理领域,把道德伦理、生活风俗当成了政治的工具,权力一元化的控制,这破坏了民众本身自有的道德精神。

  如果“上义之治”是强盗治国,那么“上礼之治”是流氓治国。

九、鲁迅评价《水浒传》:哀其被辱,怒其欺人

   鲁迅是有思想的人,他的思想质量还不低,我觉得他思想最核心的还是在于他的“立人”的思想。关于人的发展很难说有多么丰富的思想形态,但这是一种信念,它体现在鲁迅的文学作品、杂文的各个方面。人的发展、温饱、生存是鲁迅价值观的核心。

  鲁迅的基本核心思想是“人应该怎么做人”,这个做人的标准其实是很高,鲁迅主要不是从正面去写,而是从负面去说我们什么时候没有在做人,没有做好人。

 鲁迅“立人”的思想是从负面的形式展示的,鲁迅专门有段定义讲:“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从奴隶到奴才的思维路径:自己想要有奴才,要做“人主”。一是快乐,二是欺人,三是想要做人主,这才真的是奴才与奴隶的区别。

十、从组织建设对比《水浒传》和华为

   任正非在华为2018年IRB战略务虚研讨会发表讲话,这篇讲话体现了一位伟大企业家所具有的家国情怀。

  任正非说:“我们现在面临的将是和美国的关系可能会出现比较紧张的一个阶段,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投降没有出路,从来亡国奴就是任人蹂躏,我们不会愿意甘做亡国奴。”“现在我们和美国赛跑,到了提枪跨马上战场的时候,一定要把英雄选出来,没有英雄就没有未来。”

 “我们公司整体情况是好的,整个公司嗷嗷叫,不怕谁。我们有能力自己站起来,不做亡国奴。”

   听到任正非的这段话,我们耳边仿佛又回响起《再见吧妈妈》中“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高吭嘹亮的旋律,或许正是因为华为有这种“自己站起来,不当亡国奴”的斗志,有中国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机意识,才使得华为成为一家令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的企业。

  中学时读《水浒传》,前三分之二部分读的我血脉贲张,忠义侠情,大口喝酒,快刀复仇……但读到后三分之一就很郁闷,很受伤:怎么那么好的兄弟说翻就翻了,而且极端冷血和残酷,不都信誓旦旦地结过义拜过把子吗?

   这些年研究企业组织史,阅读、观察和经见的多了,突然醒悟:

  “梁山聚义”原本是一部创业故事,过程充满了人性较量,每一页表现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忠诚与背叛。

   企业家们不妨闲时翻翻,把它当作小说版的、中国式的、反面的人力资源教科书。事实上,我们的多数企业组织都或多或少地有着“梁山模式”的影子。

   “梁山模式”的精髓是情义观。你没钱,我也没钱,大家合伙去抢,抢完后论功分赏、就地分脏,分银子分位子分码头,唯独不分使命与理想,因为这样的乌合组织本就没有使命与理想。    

    “梁山结义”的一大特征是,一群人忽喇喇聚拢而来,每个人都有着“不凡的过往”—人人都是“老江湖”,大都带有成分很杂的、鲜明粗砺的自我价值观和功利色彩,因此从“创业”起步时,这个草寇班子就充满了互相算计、大阴谋与小阳谋、站队跟人与吹吹拍拍、利诱权诱与威逼恐吓……

   经历一番震荡后,才形成暂时的组织平衡,但平衡、稳定的前提是:壁垒分明的上下等级和层层效忠的江湖文化。“兄弟”、“大哥”、“老大”这样的称谓在中国的企业组织中盛行,创始人或企业的各级主管也娴熟于、热衷于以这样的称呼和方式维护、维系与员工的关系。

    夫妻店、父子兵、兄弟帮、校友舍友战友结盟创业,这是许多民营企业的原型构成,它的前提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历史烙印:家文化,扩展开来就是血缘或准血缘关系之上的熟人文化。正因为是“自己人”—儿子或者“义子”“类义子”,所以充分信任,充分放权,用人不疑……

   但结果常常是悲剧性的。这种管理的“黑洞”是建构于情义观之上的熟人模式,除了“自己人”之外的都是“非我族类”的陌生人,都不可相信,而只要是“自己人”则会充分信任,包括放弃原则。

   比如黑旋风李逵忠义当头,拿着大板斧到处砍人,但他只杀大哥不满意的人,唯老大宋江马首是瞻。老二老三拉山头本不应该,老大拉山头更是荒谬!但这却是许多企业的现实存在。

十一、《道德经》揭示企业文化建设精髓

   提示:在企业组织建设中,文化机制是核心,企业家的领导力是关键,从内到外直接决定企业制度的四大机制包括绩效机制、分配机制、使用机制和培养机制如何落地和实施。

十二、人类文明进化的四个关键步骤

   世界任何地方的文明,无不与世界共存于一个大系统中。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文明进化都遵循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比

   这个世界总有人仰望星空,也有人埋头做事。但任何一个系统要想与时俱进,你必须开放,只有开放,你才能知道自己的思想可以与远隔千里之外的某个高人较量一番,才能检验自己是智慧还是愚蠢。

   所以,比是物竞天择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如,中日甲午战争,比如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这一对比,中国的柔弱无能表现得一览无余。

   确实话,自明代闭关锁国以后,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坐井观天了,没有了比的对象,哪来的民族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步,从

  比过之后,谦虚的人会跟从先进者学习,拜其为师。如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彻底抛弃孱弱的传统中国为老师,改拜西方文明为老师,从而率先在亚洲崛起为工业强国。

  日本的这个从是很彻底的。福泽谕吉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面额最大的万元日币上,印的就是他的头像,面色严肃,目光坚毅。因此有时候人们也将1万日元直接叫做“福泽谕吉”或者“谕吉”。

   纵观福泽谕吉一生,既不是高官显贵,也不是富豪大贾,只是一介书生。他身后所遗也只仅一所大学和22卷文集,为什么在去世115年之后还能够获得如此尊崇的地位?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远比政治家重要得多,因为比起政治来,思想更持久,更有历史穿透力。”一位日本教授对《财经》记者说,“福泽谕吉因是这个国家的启蒙老师,他的思想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走向。”

第三步,北

  学习先进文明后,我们该如何?北就是方向,北就是方略。

  在东方国家转型过程中,几乎都遭遇了文化碰撞,“国家到底向何处去”也是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面临的同样问题。中国和日本的知识分子分别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出版《劝学篇》的同一年,福泽谕吉也出版了对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论概略》,回答了“日本文明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

  福泽谕吉认为,一国文明程度的高低,可以用人民的德智水准来衡量,并且深入比较了日本文明、中国文明和西洋文明。福泽谕吉断定,西洋文明为当时的最高文明,日本落后于西方,所以极力主张日本挣脱儒佛教主导的东亚文明的束缚,努力学习西洋文明。

  23年后,在戊戌变法的风云中,湖广总督张之洞出版了同名著作《劝学篇》,在中国风行一时。对于“中国文明向何处去”的问题,张之洞提出的答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他看来,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不能动摇,是工商学校报馆诸事可以变通举办。他主张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技艺,并以这种新技艺“补”专制旧制之“阙”。

第四步,化

  有了方向,一个国家如何从传统走向新生呢?这需要大量繁重的转化工作。

    1879年,福泽谕吉在报纸上发表《国会论》,阐述日本开国会的理由。文章连载一周,天下舆论沸腾。不但其他各家报纸议论喧哗,乡下地方也波涛汹涌,最后甚至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到东京请愿开国会。

   随着快速近代化,日本社会形势不断变化,政治商业变动不居,因见解的不同而造成敌我分明,对立激烈。福泽谕吉认为,在这个时节最需要有一个不偏不党的言论平台,发表公正持平之论。“我在心里自问自答:现在日本国内,能够经济独立,文思俱佳,本身对政治、商业没有野心,又能超然物外的,舍我其谁?”

   就这样,福泽谕吉创办了《时事新报》(日本《产经新闻》的前身),他确定的办报方针是 “独立不羁”,遵循不偏不倚的立场。福泽谕吉说:“凡与此精神不悖者,无论是现任政府、诸多政党、各工商企业、各学者团体,不论对方是谁,我们都将其作为朋友相助。若是违背此精神者,亦不问谁,皆作为敌人而排斥之。”

  福泽谕吉亲自撰写社论,评论时政,察人之所未察,言人之所未言,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

十三、《水浒传》总结

《水浒传》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反面教材,正面教材有:

1、思想:老子著述《道德经》!

2、政治:创立新中国!

3、经济:任正非创办世界级企业华为!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沙站 cs.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