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柯达遭遇“质量门”。它
生产的LS443相机,因出现黑屏、曝光过度、镜头无法伸缩等问题,损害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
形象,
销售额也因此下降了约10%。
柯达遭遇“质量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过快的更新速度。
事实上,除了较快的更新速度,认识不到位、没有培育核心竞争力,也是诸多企业遭遇“质量门”的原因。
加强质量意识
轻而言之,企业遭遇“质量门”会影响
销售;重而言之,则危及企业的信誉。企业只有加强质量意识,才能从根源上避免“质量门”。
“质量门”多发生在跨国公司,这与其质量意识不到位有关。上海交通大学品牌
战略研究所余明阳教授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频频遭遇“质量门”,是因为,他们认为欧美
市场是其主要
市场,在中国
市场没有树立起质量观念。
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同意余教授的观点。他分析到,一些跨国企业进入中国
市场后,不仅没有发挥先进的技术优势,还暴露出心态浮躁、危机管理意识缺乏的弱点,也是产生质量危机的隐患。
产品更新稳中求进
柯达的“质量门”事件,显示了产品快速更新的危害。在产品更新时稳中求进,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质量门”。
事实上,为了强占
市场先机,一些企业忽视甚至取消了必需的质量测试流程。这样做的后果是,产品进入
市场后,质量问题频频爆发,把企业推到“质量门”的风口浪尖。
而遭遇“质量门”的产品,大多集中在时间敏感性较强的产品。比如,尼康数码相机的电池;又如,索尼数码相机的CCD;再如,奥林巴斯数码相机的LCD。这随时都在提醒企业:对产品进行“加速度”时,要“稳中求进”,才能跑得更快、更远。
打造核心竞争力
除了在平稳中进行产品更新,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帮助企业远离“质量门”又一举措。这是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多因低价而起,而要避免白热化的价格战,打造核心竞争力则成为关键。
诺基亚便依靠高科技的
生产避免卷入“质量危机”。每一款手机正式投产之前,必须经过国际标准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检测,取得相应国际技术组织的认可。即便是外观,也有相应部门负责制定全球品质标准,并在新产品试产期间
培训工厂及供应商。此外,在诺基亚员工中有31%为研发人员,为
生产研发提供智力支持。
凭借这种高科技
生产的优势,诺基亚几乎没有过出现大的质量问题。根据具有28年历史的IT咨询公司Gartner的相关数据,2006年,诺基亚手机销量约为3.6亿部,在全球手机
市场占有36.2%的份额,稳居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