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眼、网络之手”与组织发展新动力(之三)
——以“想法流”和模式平台提升组织竞争新优势
白洪山 专注于企业转型模式创新与组织变革能力提升 Hudson_pak@21cn.com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针对企业战略转型和管理升级的咨询服务,我们做了很多遭到同行质疑、让大家迷茫的事情。按照传统的管理咨询套路,企业转型战略的设计、管理模式的设计主要是由咨询顾问来主导进行的,客户的角色主要是审核方案、提出疑问。当然,这同时也要求咨询顾问要具有比客户企业更专业的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缺乏行业深厚背景的顾问是无法胜任的。而作为一个专注于组织能力、组织变革的咨询顾问团队来讲,我们的优势是组织能力、组织竞争力系统提升的深厚功底,我们不可能对各行各业都具备深厚的行业功力,可是我们的转型变革咨询项目的确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这就带来了让同行,有时是自己的同事都不理解的情况了。
那么,我们的做法上有什么与众不同呢?颠覆传统!由于我们的顾问缺乏对客户行业、专业的深厚积累,在企业转型战略、管理体系的设计过程,我们不得不变传统的以顾问主导为由顾问与客户团队共同探讨的方式,通过大家共同的系统研讨、互动交流、激烈交锋,完成传统顾问要做的艰苦工作。关键是,这种方法竟然比传统咨询带来的效果更好,无论是从转型战略设计、管理体系设计的有效性上,还是从执行结果的实际效果来讲,都取得了传统咨询无法比拟的成效。
现在回头来看,事实上我们就是抓住了“想法流”和有效互动模式,有效运用了“第三只手”——网络互动之手的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在寻找突破式创新想法、相关人员的广泛参与和有效互动、针对目标/问题的全景框架这三个方面,做出了大胆而有效的探索。
众所周知,企业战略转型必须要解决至少三个具体战略构成的体系:发展战略、业务战略、管理战略,通常我们称其为“战略铁三角”。当然,要真正实现成功转型、管理升级,企业的运营体系、组织体系、文化体系、领导力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也必须作协同的转变才行(这几个问题在下面的个主题中展开)。
在我们的具体做法中,基于《战略执行力和组织能力打造全景图》和《战略执行力SVB三原则》,我们将“战略铁三角”以“三角模式体系”的形式进行了模块化、要素构架。这个研讨互动模式的提供,为顾问与客户管理团队的共同学习、研讨碰撞提供了一个可见的、要素化的“引导货架”,以此来帮助参与人员获得一个全景的理论指引、要素指引、路径指引、互动指引和结果验收,以此帮助参与者将他们拥有的知识、经验、创新等“干货”摆到货架上边进行充分的“贸易交换”。
在此货架的指引下,顾问发挥了其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方法套路、管理标杆案例等优势提供管理方面独特的创新思路;客户企业团队发挥了其行业环境洞察、竞争态势理解、经营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熟悉等优势。在平等、开放、信任、交流、参与的过程中,大家通过高频次的知识、经验、思路、方法的交流与碰撞,真正实现了源源不断的“想法流”的交换、创新、升级。因此,尽管看似乱哄哄的争吵过程,却一次次地生成、完善了企业的转型战略模式与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而且是达成深度共识的结论、行动实施计划。
当然,按照MIT社会物理学的研究,在这个创新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体系的过程中,起关键统领作用的应该还是帮助大家有效争吵的那个关于“三角模式体系”的 “引导货架”,正是这个“互动模式”货架让大家的交流研讨走上了正轨、有了真正的产出。
事实上,在过去的咨询实践中,无论是对于由博士、硕士团队为主的高科技企业,还是那些由普通员工为主构成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这些方法的运用都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转型,为企业管理转型升级和组织变革的实现,为企业转型之后的持续发展提升,提供了有目共睹的有效帮助。这次社会物理学研究成果与我们咨询实践的有效匹配,只是从理论上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继续创新、加大投入的决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