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在古代说的是品德好的人和有才能的人,儒家思想认为君子是一种完美的人的形象,兼顾了人的各种贤德真善美等。引申之意就是有才干有思想的好人,真正做到君子的要求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有也多为伪君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现把得到社会一般标准认可的人称为君子,不作严格要求。
爱财:就是喜好或者爱好或者想要财产、财物、钱等,这是一切受过正常教育的人的通性。在人类建立的社会里,钱财作为一般等价物,能交换更多生存、生活必需品或精神消费品。人们都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因此,还没有达到这种理想的模式前,人们就会爱财,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或精神需要。而达到这种理想之后,人们依然爱财,因为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或有另一个更大的目标需要实现。可以说,爱财是人类需要实现与自我实现的表现。只有少数超凡入圣的人不爱财,因为他们将自己独立于人类社会而生存。
取之:取,是一种行为、手段;之,就是指代之前说的“财”。取,说明财是要通过一定手段来获得的,而不会凭空而来的,为此,人类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需要做功。同时也生动说明,人一旦“爱财”,就会去“取之”,这种欲望——行动的人类行为模式,该模式至少在非空想主义者中适用。
有道:道,就是一种方式、方法,通常指正确方法。其中的“正确”就要在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来考虑,在一般立场上,区别正确与否,分别称为有道与无道,无道就是错误的方法。比方说,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得资源从而换取的“财”,或是通过加工自然资源之后再换取的“财”,也就是合法劳动收入的这种方式,就称为有道;而通过抢夺、骗取他人之“财”或破坏自然环境、猎杀保护动物等所获得非法收入的方式,就称为无道。通常君子或普通人获得“财”的方式都是有道的。
用之:前面说的,人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或需要而“爱财”从而去“取之”,现在说的就是人类得到“财”之后的表现和行为:用或不用,如何去用。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如果像葛朗台那样沦为金钱的奴隶,不但无法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且会陷入钱财的沼泽中不可自拔。这样的人即使爱财,也是可悲的。
有度:与“有道”一样,与“有度”区分的是“无度”。度,是一种程度、度量,用于衡量人的收入与支出的比例。一般来说,过分的勤俭和过分的挥霍都是无度的;在理性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长期的生活目标和长期的工作能力以后,做出适当的消费计划或预算,这样的消费是有度的。
整句连起来理解,就是:得到社会一般标准认可的人,是一个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财物的人,他会使用正确地方法得到财物,并且有理性有计划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