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科,傅宗科讲师,傅宗科联系方式,傅宗科培训师-【讲师网】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管理方法培训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傅宗科: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2016-01-20 39421
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党上下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抓紧抓好。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国际背景    “政党”是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各级组织的显著特征。学习型政党有三层涵义:第一层,学习型政党是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与机制的政治组织;第二层,学习型政党是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与创新力的政治组织;第三层,学习型政党是一个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政治组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从国际大背景上去把握。    1、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学习型社会,又称学习化社会、教育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的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想。这个理论起源较早,但真正成为国际议题和国际运动则始于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成人教育局负责人法国人蓝格朗的“终身教育”提案。蓝格朗提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是个人和社会的永恒要求。”这个思想一经提出,就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196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因此,在每一个人一辈子的工作生活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的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可以这样说: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催生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又是支撑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基石。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学习化社会作了描述:“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种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这种教育将是普遍的和继续的。”起初,人们还只是把终身教育看作成人教育的同义词,总是和成人的培训和教育连在一起。后来逐渐地认识到,只从成人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是不够的,需要把整个教育体系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因为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终身教育具有了特殊意义。在未来社会,终身教育已经不是为了变换职业和谋生的需要,而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在未来社会里,每个成员都是学习者,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是学习型组织。所以,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立即行动,先后提出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化社会过渡的战略,并予以立法。例如,1972年,法国通过了《终身教育法》;1976年,美国通过了《终身学习法》等。    1980年,早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杨通谊教授(1907年~2000年;大企业家的杨味云之子,著名实业家荣德生之婿,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姐夫),赴美参加麻省理工学院校友会50周年活动时,见到系统动力学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美国的发展,感到这些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有用,便参加了该校的暑期学习班,并把这一理论带回国内,积极传授这一理论,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了“福瑞斯特-杨通谊阅览室”。1990年9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发表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论著,杨通谊先生积极向国内各界推介。1994年10月由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同志推荐,经东方编译所编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彼得•;圣吉著的这本书,为国内各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比较系统的论著。复旦大学、中美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和宝钢起步较早,比较深入地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开展讲授、试点活动。    2、学习型组织的创造    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它主要是用来解决企业的有关管理问题。全球范围内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之风要追溯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所。在近几十年中该所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致力于研究“学习型组织”。主持此项研究的彼得•;圣吉博士认为,人类目前的组织并不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基本的“学习智障”。根据30多年的研究发现,企业的“学习智障”,一方面是由于组织的设计方式不当,另一方面则是对“动态性复杂问题”的思考工具不适所致,而系统动力学正是针对后者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是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的福瑞斯特教授创始发展的。福瑞斯特在20世纪40年代发明了随机存取记忆体(RAM),而使电脑走上高速发展时代。50年代他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钻研管理学的新课题。1956年福瑞斯特以他在自动控制中所学到的信息反馈原理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的存货问题时有了惊人的发现,从此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各种信息与决策所形成的互动结构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项活动并回过头来影响决策本身的起伏变化的形态。这样他就发展出系统动力学。福瑞斯特觉察到系统动力学对于全人类的重要性。原来人类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处在这种动态系统中,只是思考的方式与工具不当,以致无法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是说,在面对动态性复杂问题时,人类常有“学习智障”。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自于福瑞斯特在1965年写的一篇《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的文章。他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彼得•;圣吉作为福瑞斯特的学生,继续以组织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来研究如何建立一种更理想的组织。圣吉博士除了进一步融入更多整体动态搭配的细节性的技术外,还将一些新的创造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种新型的组织概念。在近10年中,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对一批企业作了辅导,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圣吉博士随后将他们的辅导与研究成果写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介绍如何创造“学习型组织”所需要的五项新技术:第一项是自我超越,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是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是团队学习,第五项是系统思考。    所谓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练。自我超越的人永不停止学习,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样,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自我学习。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产生和延续创造性能力,在于使人生更快乐、更完整。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生命的源泉。进行自我超越修练,重点在“自我”。自我超越修练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个人愿景。愿景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事,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景象或意象。二是保持创造性张力。愿景与现实之间的有一个差距,叫做创造性张力。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就要保持一种创造力,把现实拉向自己的愿景。创造性张力能培养人的毅力和耐心,这种毅力和耐心是十分珍贵的,必须认真保持。三是认清结构性冲突。结构性冲突是指人们在创造性张力作用下向自己愿景迈步的过程中,同时会产生一种阻止自己前进的力量,就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样,形成了力量的冲突。这种相反的力量主要也是来自自身,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不够资格去实现愿景,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烦恼、挫折,阻碍自己向愿景进发。因此,要实现自我超越就必须克服这种结构性冲突。四是运用潜意识。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要不断通过调整思维方式,进行自我谈话等,充分调动自身潜意识的力量,不断增强自己向真正关心的目标进发的毅力和动力。    所谓改善心智模式,就是否定和抛弃自己旧有的心智模式,形成科学的心态。心智模式是长期以来经过日积月累沉淀在每个人头脑中的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维定势。心智模式以自己为中心,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心智模式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动,影响组织的学习,旧的心智模式不改变,就不会产生新的创造力,学习型组织也就健立不起来。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克服7种智障: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专注于个别事件、煮青蛙的故事(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水里,如果突然在盆底烧火升温,青蛙会有所反应,马上跳出来。但是,如果是把火慢慢地烧,让温度一点一点的升,这个青蛙最后却是没有发觉,结果死在盆里)、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管理团体的迷思。其实,这些智障都是旧的心智模式。克服旧有心智模式的过程实际上是实现心灵的痛苦转变的过程,必须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要从五方面来练习。一是检视并了解自己隐藏的心智模式,这是最主要的;二是在行动中反思,这种反思要真正、彻底;三是使用左手栏,把自己内心隐藏的想法和感觉写在一张纸左边的栏内,以便与右边栏内实际发表的意见进行分析、对照;四是情景计划,根据组织未来可能遇到的情景变化,思考自己的对应之策;五是兼顾的探询与辩护,经过与其它同志交谈,发现自己的心智模式的不足并不断改善。    所谓共同愿景,就是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特有的意象或景象,它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使企业的目标、价值观、使命感成为一体,凝聚组织成员的意愿,对组织成员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激发组织成员为实现愿景而同心协力。建立共同愿景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个人愿景是基础。共同愿景是建立在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的。组织的愿景有三个层次,即个人愿景、团队小愿景和组织大愿景,最基础的是个人愿景。二是分步骤建立共同愿景,经过提出发布阶段、宣传沟通阶段、反馈咨商阶段和推进实施阶段来完成。三是把共同愿景融入组织的理念之中。组织的共同愿景建立之后,要注意避免共同愿景的夭折。为此,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愿景中不合时宜的地方,及时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使共同愿景始终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头坚持个人愿景并以个人愿景来保证集体愿景的实现。    所谓团队,就是一种整体搭配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搭配的很协调,也可能搭配的不协调,还有可能是成员的能量不小但整体搭配很差。团队学习就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的作用是发挥团体智慧,使学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团队学习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团队智商远远大于成员智商,可以使团队具有创造性的同时又产生协调一致的行动,可以使团队学习的成果扩散到其它团队,从而使整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中有三个层次,即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团队学习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创建学习型组织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众多团队都变成整个组织的学习单位,并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和标准,才会实现整个组织的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四种:深度汇谈、讨论、信息交流会议和特别会议制度。深度汇谈和讨论是团队学习的两项基本方式。团队学习要达到的目的是超过任何成员的见解,人人都可以获得独自无法达到的见解,人人都是赢家。团队学习要顺利开展,必须认真克服习惯性自我防卫。在现实生活中习惯性自我防卫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提没把握的问题;二是为了维护团结,不提分歧性意见;三是为了不使别人难堪,不提质疑性的问题;四是为了使大家接受,只做折中性结论。这些习惯性自我防卫不克服,团体学习就不会成功。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练中最主要的一项修练。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按照系统思考去研究处理事物,就应该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即组织内部的元素和子系统,还要看到组织在更大系统中的位置与作用,以总体的角度把握系统中的人、物、能量、信息,并加以处理和协调。系统思考的基本要求有三条:要整体思考,应防止分割思考;要动态思考,应防止静态思考;要本质思考,应防止表面思考。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练》中提出了11种系统思考的微妙法则,有助于开展系统思考。一是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方案;二是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三是渐糟之前先渐好;四是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五是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六是欲速则不达;七是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八是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九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十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十一是没有绝对的内外。掌握了这些微妙法则,就能够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解,从而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收到四两拔千斤的效应。    通过以上修炼办法,可提供企业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因而,该书一出版即在西方产生极大的反响,彼得•;圣吉也被誉为90年代新一代管理大师。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企业,它象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任前所未有的复杂、混沌、变化扑面而来,总能灵活伸展,轮转向前。美国《幸福》杂志认为,学习型组织将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组织。90年代初,杜邦、英特尔、苹果电脑、联邦快递、加拿大皇家石油、汉诺威保险公司等著名企业主动要求并赞助麻省理工成立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中心,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在麻省理工学习中心的辅导下,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美国的比尔•;盖茨把它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努力把微软建成“学习型企业”。在企业界,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中80%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改造自己。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40%的企业在建设学习型组织。著名的戴明博士及几位管理学界的大师也主动要求加入此项计划。日本寺本义也等五位学者提出了“学习型组织——近年未来型组织战略”的理论。韩国学者朴福仙提出了“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开发21世纪人力资源”的学说。台湾的先行者提醒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谁先知谁先觉,谁先得益。    1999年5月3日,山东省兖州矿业集团兴隆庄煤矿。举行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启动大会,制定了具体的创建计划,在专家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山东海信集团明确提出了创建一个由专家治理性经营的学习型企业;由山东省职教办和《现代企业教育》编辑部组织,在胜利油田、威海市、青岛市等地先后举行三次有关“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的报告会,接着山东化纤总公司、小鸭圣吉奥等8家大型企业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11月下旬,河南省在洛阳市举办由企业领导、高校教授和政府官员参加的面向全国的学习型企业研讨会。与此同时,内蒙伊利集团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决心要成为中国的“牛奶大王”。    3、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2001年5月,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对此,曾庆红同志指出:要“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创建学习型政党。”2002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评论员文章;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今年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则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    学习型政党,是指一种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政治组织。它不是撇开原有的党组织去创造一个新组织,而是对党组织原有的学习理念、行为、制度等进行更新和完善,不断强化党组织原有的学习机能,并赋予它以新的功能。学习型政党,既具有一般学习型组织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的特性。主要有五大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从系统论理论来看,一个组织系统只有不停地保持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够保持自身良性循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的能量知识信息交换量大大增加,交换的频率显著加快。如果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知识信息过少过慢,那么该组织系统必将发生衰竭乃至为时代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型政党已经把自身推进到了学习型组织的境界,能够适应周围环境变化。学习型政党从外界摄取并消化、创新知识信息的内在要求和冲动将更为强烈,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动力。    特征之二,更加完备的学习机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党的各级组织始终坚持和改善学习,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党的各种学习,在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科学的战略战术,探索革命建设发展规律,并不断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又一批党的干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战斗堡垒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必须看到,随着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组织原来的一些学习方法、机制已不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已经不是一般地强调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是一般地倡导某种学习方法,而是创造出一整套适合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先进性教育、管理理论优秀成果的学习理论、技术和方法,形成一整套体现个体党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机制,不仅创新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载体和学习机制,而且赋予各级党组织更加完备的学习功能,从而大大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和学习成效。    特征之三,更加持久的创新功能。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学习是创新的资本,学习推动创新,创新呼唤学习。以学习推动创新,把学习作为创新的源动力,是我们党各级组织的一大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对党的各级组织的学习和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在新世纪的征途中,党的各级组织必须锻铸自身开发加工学习资源的能力和本领,使自己拥有更高、更强、更持久的创新功能。    特征之四,更强的自我完善功能。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含组织自身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干部使用任免等许多层面。随着党的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组织的发展及自我完善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面对新情况,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吸纳新营养,激活组织中各个要素和环节,从而自觉地校正和修补发展中的缺失,达到吐故纳新、建立良性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目的,做到与时俱进。    特征之五,更好的社会导向功能。党组织的社会导向功能是指对其它组织演进和发展起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这是由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我们要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带动和推动社会各类组织健康快速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更好地整合自然、社会与人力资源,提高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我们党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导向作用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力决定的,而执政力必须在我们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即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形成和提高。因此,必须把善于学习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学习必须通过提高党的学习力、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以提高执政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导向功能,才能发挥真正导向作用,永远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和最鲜明的品格。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新理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必须认真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华文化的特质、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它以实事求是为思想内涵,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它以思想解放为切入点和中国特色为总命题,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与鲜明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把握,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肥田沃土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时代内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它回应时代挑战,总是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敏锐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给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维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素材拓宽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它把握时代主题,总是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学习、吸收其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使马克思主义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富有时代气息,总是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以鲜活的话语体系,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再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其理论更加通俗化地展示给人民大众。大众化不仅是表达方式问题,也是根本立场、根本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也就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列宁语)。所以,要坚持大众视野、群众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关注大众的需要和诉求,解答大众的思想疑问和困惑,把立足点放在服务人民大众上。要紧密联系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析事明理、释疑解惑,澄清理论是非、辨明前进方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更好发挥指导作用。    首先,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的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结合起来,同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其次,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指针。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使全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收获。要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创造的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要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再次,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总结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产生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当前,特别要紧密联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工作大局和首要任务,全面把握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在战胜风险困难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过程。    3、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的四个方面。    首先,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灵魂。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不仅为20世纪资本主义连续的经济危机所证实,也为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的胜利所证实。因此,英国最大的广播公司在1999年征集千年伟人时,马克思排名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爱因斯坦!至今欧洲、美国的主要大学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表面上看,1929年大危机与当下金融危机的原因大相径庭:前者的导火线是有效需求“不足”;后者的导火线却是有效需求“过度”;但从根本上说,资本世界的古典危机与现代危机并无本质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危机,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爆发从当下推到了未来。如果做进一步的“马克思主义追问”,那么可以预计,类似次贷危机的灾难今后肯定还会发生,而且在虚拟经济严重超越真实经济的大环境下,这种危机将会越来越频繁。而回顾中国的发展史,之所以能从50多名党员的在野党成长壮大为拥有7593万多党员的执政党,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放在首位,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    其次,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发展的前景、民族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结合,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经过实践检验提出来的,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目标是在经济建设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理想和追求,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    再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这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是这种精神;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是这种精神;当前,在应对金融危机,提振信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更需要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支撑。考察整个国际社会也可以看到,即使那些宣称自身“最自由、最个人主义、最能容忍多元主义”的国家,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国家理念。前些年流行过一本书,叫《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作者是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的塞缪尔•;亨廷顿教授。面对全球化、多元主义、世界主义的冲击,作为国家特性的国民身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目睹这个现实,亨廷顿在书中非常焦虑地提出了“我们是谁,我们还是美国人吗”的价值追问。同理,一旦我国的国家特性被边缘化,社会就会陷入价值失调和道德焦虑,就难以凝聚起亿万民众的力量,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基本价值、荣辱观方面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带普遍性的问题。以英国为例,不仅保守派,而且自由派人士和左翼人士都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嬗变以后的社会风气感到忧心忡忡。历来把伦理道德看作私人生活问题的英国工党,也转而重视社会的基本价值。布莱尔在1992年出版了题为《开拓基地》一书,用类似于保守党“回到基本价值去!”的口吻,提出要“重新主张一些基本的东西”。他在1994年成为工党领袖,工党在1997年结束长期在野,入主唐宁街,与他和他领导的工党转而重视伦理道德问题,不无联系。“八荣八耻”的提出,顺应世界大潮,准确通俗、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引领社会风尚奠定了思想基础。“八荣八耻”是个有机的整体,是道德的底线,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最新概括。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宪法中“五爱”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我们的社会里,一定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为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以学习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提高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的要求,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1、澄清党员干部的认识误区    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是否重视学习、认真学习,是否注意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是有没有党性和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超越,使党组织成为党员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为此,必须澄清人们对学习型组织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不能把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培训相混淆。一提起学习型组织,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学习”二字,很容易错误地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学习来提高个人或组织的能力。其实,学习型组织这五个字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不在于按照五项修炼去做,就会如何如何,而在于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面对问题时,组织为成员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可以自我积极地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成员不是等、靠、观望;在明确任务与目的后,尽可能地联系全局,不是只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等等。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含义在于寻找并提高组织不断适应变革的能力,在于形成组织的整体思考能力。因此,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目标不是学习、不是培训,而是通过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组织的再造力和竞争力。    其次,不能把学习型组织视为万灵药。尽管学习型组织的前景十分迷人,但如果把它视为一剂万灵药则是十分危险的。事实上,学习型组织的缔造不应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种种努力,引导出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充满创新的活力,不断创造未来。学习型组织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根据产业经济学中的S(结构)——C(行为)——P(绩效)模型,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应用到企业中,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相关制度的保障,营造出激发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氛围,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又会影响企业的绩效,积极的心态产出积极的成果。员工是被迫工作、无动于衷地工作,还是充满热情、富于创造地工作,他们的绩效不同,对企业的影响也必然不同。如果没有结构调整做基础、相应机制做保障,仅仅提倡“五项修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何实现企业的枝繁叶茂呢?    再次,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从经济和市场角度来看,越先进的东西,可能面临的风险就越大。正是由于缺少实证研究和微观探讨,学习型组织作为管理理论的前沿,在组织中的运用远远未达到成熟阶段,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学习型组织的效果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学习型组织更应视为是一种引发持续性学习过程的发展性力量,它的作用是长期的、渐进式的。如果哪位领导想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在短期内提高成员的绩效,那他一定会失望了。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倡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象苦行僧那样,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按照任何一个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员之间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比方说,由于某些原因,有些人在上司和同事面前并不愿意说实话,不愿指出领导的错误,有些人不愿意加入组织决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的、等级的,甚至权威型组织是相冲突的,建设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加强成员的责任感。这些都增加了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其实,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要全面考虑,整体推进。    2、争当学习型领导干部    学习型组织是以学习型个人为基础的组织形态。领导干部在组织中起核心、带头作用,没有学习型领导干部就没有学习型组织。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是领导干部要把自己培养成为学习型领导干部。    首先,学习型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与传统意义上“学习”相比,学习型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是在学习态度上,从过去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过去有的人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为考试、考核和完成任务安排学习;有的人把学习与工作对立起来,片面地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虚的,是单指“讲学习”而不抓工作,不抓经济,没有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有的人一提起学习,就说怪话、牢骚话,颇有微词,但一旦出了事、有了麻烦,就假装承认学习没有抓好,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逐步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且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是自觉的主动的。二是在学习时间上,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贯穿一生的终身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是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一生,从生到死的全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洞悉未来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在时间上具有终身性。三是在学习手段上,从过去静态的单元的为主转变为动态的多元的为主。过去的学习手段是:书本、纸和笔,是静态的单一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手段除书本、纸和笔外,使用更多的是电视、电脑、多媒体等动态的多元的学习手段。四是在学习内容上,从过去以学习政治理论或者科学技术为主逐步转变为既要学习政治理论,又要学习科学技术,更要学习人文科学。过去由于政治运动而主要学习政治理论,由于物质匮乏而主要学习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学习的内容丰富发展了,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已成为主旋律:人的行为、人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相处以及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五是在学习的对象上,从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团队学习为主。过去的学习好像是个人、家庭的事,以个人为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支集思广益、配合默契的团队,才能战胜对手,取得成功。六是在学习的评估上,从以分数为主转变为以绩效为主。过去评估学习的优劣,注重分数,忽视知识的应用,忽视能力。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评估学习,既要看分数,更要看效果,主要是看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效果。    其次,学习型领导干部的重要作用。学习型领导干部在创建各种学习型组织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学习型领导干部能够使传统型组织进化成为学习型组织,而传统型领导干部却能使学习型组织蜕化成为传统型组织。一是传统型领导干部在领导行为过程中运用的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利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的纵向线性系统。他们强调“制度+控制”,促进下层勤奋地工作,达到组织追求的目标。这种领导型主要适用于工业经济时期。学习型领导干部在领导行为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以组织中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结构的扁平化为其所领导的组织系统。他们强调“学习+激励”。学习型领导干部领导这种组织系统中的成员,以提高其学习的能力、毅力、动力为核心,提高群体的智商,使每个成员都能勤奋地工作,使每个成员都在勤奋地工作,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生命的意义。这种领导型主要适用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二是传统型领导干部所领导的组织,其特点是:领导者的思考是主动的,积极的,但是范围小(只局限于几个领导者),决策容易具有片面性;被领导者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想上不积极主动思考,行动上消极等待;结果是由于被领导者认为领导者已有现成答案,因而导致团体思想呆滞,行为被动,效率低下。学习型领导干部所领导的组织则恰恰相反,其特点是:领导者的思考与决策都是在整体之中进行的,与被领导者之间产生上下互动,密不可分的关系,被领导者的思考是与领导者是同步进行的,而且行为是积极主动的;结果是由于组织中所有人在行为开始时都知道没有现成的答案,因而都积极主动地去创造,这就必然带来目标实现的高效性与高质量。三是传统型领导干部的管理强调集中控制管理,重心在高层,从而使被领导者认为是有人在遥控他们,在工作中失去自由的心态,极大地影响了组织成员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学习型领导干部的管理强调以基层为主,并将管理重心下移,从而使被领导者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组织成员都具有极强的学习力与创造力。    再次,学习型领导干部的角色转换。这是解决由谁来领导的问题。学习型组织没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两者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工作伙伴关系,它要求认识个人作用的重要性、认识吸收他人支持的必要性、认识产生实效的紧要性。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首先必须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身必须做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组织领导者还应当是一个“领导群”,不仅包括上层领导,即党政最高领导,而且包括负责技术业务的专家领导,还要包括负责知识传递的网络领导。“领导群”的作用会比任何英雄式人物单独行动产生更大的震撼效果。“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大战略”,不要等上级,不要等专家,不要靠书本,只能靠实践,靠自己,不断创造。在创造中,一个是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现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我们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进行。另一个结合是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单位之间差别是很大的,不可能完全照搬一种模式,必须立足于本单位实际,在实践中摸索和创建。    3、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我国各地开展创建学习型职工、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必须加以创造性运用。现代政党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才能使政党的组织能力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如果仅仅是一个政治组织,或者是一个工作组织,则只有消失或解散的命运。苏共的跨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已经脱化成为了一个非学习的僵化的组织。苏共建立了苏联并完成了构建超级大国的任务后,就不思进取,而不学习了。中国及其各级组织,是有共同目标,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肩负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政党。中国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进而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政党。[稿源:红网综合][作者:王征国]https://www.rednet.cn 2009-11-20 14:16:35红网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沙站 cs.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