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潜规则的矛盾
——小A遭遇评析
青岛海尔 王维宝
去江苏某企业搞咨询,一位普通处室干部小A向我倾诉了他心存已久的烦心事,小A说(下面的楷体字为小A的话)——
我一直认为只要对工作有责任心,以诚相待就容易开展工作。所以我在单位里对人总是面带微笑,该我干的,我干;不该我干的,我也抢着干(一些在模糊区域的没有明确分工的谁都可以干也可以不干的活)。如:复印文件、录入文字等,时间一长,同事们都认为我对工作很有责任心,有时开玩笑美曰“老任”!
我没有一点怨言地承担了这些工作。虽然挺累的,但感觉自己有责任为集体多分担工作,应该受到大家特别是部门领导的认可,可事实呢?,
有一天,我闹肚子,在卫生间的时间长了些,此时听见又走进两个人,听声音是本部门的两个“头儿”——
“有一个去外地考察(考什么察,内容恐怕大家都明白)的机会,咱部门就小A(指我)没外出过了,也该轮到他了”。部门二号头儿在说话。
“不行,咱家烂七八糟的活儿都在他那儿……”部门的一号头儿不假思索地否定了我。
天那!我真想冲出卫生间的内门,与“一号”理论理论:干活了就想着我了,那谁还敢去自愿干那些平日里没明确该干的活呢?
这个美差,最终派了一个平日里对工作“吊儿郎当”的人去了。
还有一种现象:我部门经常是我自愿向物业要喝的水,时间一长,要水又成了我的活,一旦我不在部门,有人就瞪了眼儿,还质疑似地质问我:“小A怎么不要水?没水喝了啊!”你看:我又成了专门要水的!
这些事对我伤害很大:我“醒悟”过来的结论是:干好职责内明确你该干的,职责外不该干的一旦你干开了头,都认为是你的活儿了,这些一律不管,爱谁谁,你又没在我的岗位职责里明确我是要水的。
但这样我又很苦恼:我们平日里,在学校里老师教育的、在单位里领导提倡的并“谆谆教导”我们的:人,一定要有责任心,使命感……怎么,一旦谁这样做了,谁就等于给自己埋下了隐患了呢?!
我想不明白的:
——我抢着干活错了吗?
——如果我没错的话,怎么干活了就想到我了呢?外出考察怎么没有我的份呢?
——是谁错了?
——他错在哪里?
——该怎样,他就不错了呢?
——他明知道错了,还知错犯错,又是怎样的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让他这样的呢?
——是真的干活越多,“倒霉”越多吗?
……
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想不明白。
听完小A讲述的遭遇,我感慨颇多。
小A 的遭遇表面上反映了责任心的有无问题,但根本上反映了工作中制度与潜规则的矛盾。小A的遭遇指出了至少2条潜规则在起作用。一是人与人有差异高于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二是搞好人际关系重于干好工作。
先说第一条,人与人有差异甚至是等级差异,这是客观事实,随处可见,不可否认。但是因为它与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不符,所以就以潜规则的形式表现出来。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由于各自的经历、能力、年龄、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完全平等,在大家的潜意识里恐怕要按照多重标准分出个三六九等。
处于优势地位的不可能主动去干一些没有明确职责范围的事务性工作,在他意识里,这是年轻人或资历浅的人应该干的事,“想当年我也是从打水扫地这么走过来的吗!”处于劣势地位的,可能心里不服气,但由于资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恐怕就要在事务性工作上多付出一些。如果处于劣势地位的人地位发生了变化(比如提了职等),新的秩序就要产生,事务性工作就会易主。君不见,亲友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总是不断地唠叨要多干活少说话、尊重领导和同事,因为他们深谙潜规则的作用,而且一般人他们还不告诉。
再说第二条,搞好人际关系重于干好工作,没有任何人在正式场合讲过这些话,但是它却在实实在在地起着作用,而它与我们平时讲的一些非常正确的原则、道理格格不入,所以它只能是潜规则。小说《国家干部》中写到某县委办公室一个副主任,工作非常勤恳,文章水平很高,人称全县一支笔。但是此人只知埋头工作,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反对大吃大喝等不正之风。当县委办公室主任一职出现空缺时,符合条件的只有这位副主任,却任命了一位属于小混混的接待干部任副主任并主持工作。这位副主任感到受到了侮辱,也受不了混混主任的做派,最后自杀身亡。虽然引起了强烈反响,但生命已经没有了。不要以为这是虚构的人物,这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联想到小A,如果他不只想工作,也想一想如何与部门一号头儿搞好关系,这次考察(可能以后还有)恐怕就成行了。
那么,这种现象对也?非也?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老派人物虽然曾经是潜规则的受害者,但目前进入了获利阶段,他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肯定潜规则。在他们看来,小A的遭遇很正常,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新派人物处于潜规则的受害阶段,自然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必然要求按规定和制度办事,坚持人人平等、付出与报酬对等的法治精神。处事的标准和原则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潜规则存在的原因是制度建设不健全。比如我们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由于制度细化、制度落实、制度保障等措施跟不上,人人平等就得不到落实,潜规则就会出来起作用。这是中国社会在由人治走向法治阶段所产生的必然现象。中国社会毕竟是经历了几千年的人治,欲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人治现象,一步走上法治轨道,任重道远。
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潜规则是不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铲除潜规则存在的土壤,必须按照依法治国的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完善制度落实机制,抓好制度的落实。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好的制度可以防止坏人做恶,一个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潜规则就是坏制度,加强管理就是要破除潜规则,建立明确的制度,既防止坏人做恶,也保障好人不变坏,使有责任心的人的积极性得到制度保护,责任心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如何营造一个让有责任心的人香起来的文化氛围?我们咨询专家组一行自从进入了这个公司,烧的第一把火就从小A的遭遇切入。在集团公司刘总裁的支持及党政一班人的帮助下,我们从制度建设入手,罗列了78条与现行制度格格不入的潜规则,让其暴露在阳光之下,并从提高执行力入手,全面导入了日清管理法。经过三个多月的历练,和谐的有利于企业实现目标的文化氛围正在形成,从第三个月开始,产品营销额就大幅提升,赢得了集团上下的认可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