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张昊 近日,58同城和去哪儿网先后向美国的证券市场提交了招股书,它们的融资规模都在1亿美元以上,不出意外,中国又将多两家“One billion”级别的公司。
而且,业界盛传年内还要有两到三家同等量级的互联网公司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还不包括诸如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巨头公司,以及由资本快速催熟,急需IPO作为故事结尾的那些手机游戏公司。看上去,美国资本市场的“IPO窗口”又要对中国打开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中国互联网公司的CEO们心有余悸的是,新东方的一则负面信息甚至会导致优酷的股票大跌,两家公司处在完全不同的行业里。很多业绩好、商业模式先进的公司也无法摆脱被贴上“中国”的标签,资本市场的维护成本极高,很多退市的上市公司根本无法从那里拿到客观的收益。
美国的资本市场因为加入了中国元素,多了更多的流通和炒作空间。可问题是他们对中国公司的了解却少得可怜,一方面,甚至腾讯、百度都没有在美国大规模地开展业务;另一方面,互联网初期草莽时代积累下来的业绩造假、不正当竞争等顽疾还没有完全消解。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看上去和美国接轨了,实际上只是“一头热”。
但重启美国IPO窗口却依然意义非凡。业内普遍的概念是互联网大势已定,未来IPO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收购才是创业者退出的主要方式。道理很简单,中国的互联网正在印证着一个工业化时代的铁律:创造、传播、普及、垄断。也就是说,再出现一个阿里巴巴的概率几乎为零。
而细分领域的机会开始凸显,尤其是爆发节点相对偏后的行业,像58同城做的资讯类,去哪儿的在线旅游类,以及未来同样有可能上市的大众点评网所在的生活服务类。
这些细分领域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越来越多,这跟此前包括腾讯和百度在内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纯粹利用技术的商业模式有着天壤之别。而跟传统行业离得越近,就越需要钱。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将要进入一个“重时代”——人多,钱多。去哪儿网正在全国疯狂地挖掘旅游资源,它看上去和携程已经区别不大;58同城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了分公司,他们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领域;大众点评网更是有上万的线下商务人员,他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去和餐馆老板谈合作……
因此,开启IPO有多重要,线下业务十分繁琐,大部分环节都无法用技术去解决。这些公司都将会成为重公司,随着业务品类和覆盖范围的扩大,就越需要更多的人和更多的钱。
如果58同城和去哪儿网能通过IPO成为各自领域的“小平台”,那么会出现更多的基于它生长的公司。在四线城市,会有一些家电维修店、自行车修理摊这样的小商家从58同城那里持续地得到客源。而去哪儿网在一个小景点的供应商未来会细分到租车、当地餐饮,甚至是工艺品销售,这都是腾讯、优酷和百度们无法做到的。
我们都在谈O2O(Online To Offline,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但O2O首先是需要一些平台型的公司出现,否则越零碎,就越没效率。这势必会引来新一轮的上市潮,这个趋势显而易见,互联网不再虚拟,它将真实起来。